"春昼自阴阴":春日阴云笼罩,
# 自:有本来、自来的意思,表明今年春阴久已见惯,已非一日。
"云容薄更深":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 薄更深:写云层变厚,以显示寒意愈深。
"蝶寒方敛翅":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
# 方敛翅:正在收起翅膀。方,副词,正在。
"花冷不开心":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 不开心:花蕾不能开放。
"亚树青帘动":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
# 青帘:指酒旗。,亚:压。
"依山片雨临":傍山丘的阴云霎时送来阵雨。
"未尝辜景物":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
"多病不能寻":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含蓄笔触勾勒春寒时节的萧索景致,细腻刻画物候的微妙变化。诗中"蝶敛翅""花冷闭"等意象,既摹写春寒对生灵的客观影响,亦暗含诗人观物时的主观投射。尾联"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直陈病体对探春的牵绊,在清冷的自然图景中,流露出孤寂心境与身世喟叹。全篇未言悲而悲意自现,以节序之寒折射出生命体验的寒意。写初春的景物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凄冷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将生物本能反应人格化。运思精巧细腻,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联想:“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这两句描绘了风吹动树间的青帘和山边的阵雨,运用了视觉和动态的描写,增强画面感,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景象。
3. 分段赏析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两句奠定了全诗的阴郁基调。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云层在动态中逐渐加厚的过程被压缩在静态的文字里,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暗示寒意的程度已超越生物本能反应,达到触动心灵的层面,"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片雨意象既保留江南春雨的细腻特征,又与首联的厚云形成天气演变逻辑。"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这种生命困境的书写,将前六句的景物描写提升为存在层面的思考,在宋代理趣诗中颇具代表性。尾联的顿挫节奏恰似一声欲行又止的叹息,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梅尧臣写诗,主张“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此诗通过写初春的景物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凄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 三四托意深微,妙无痕迹,真诗人之笔。
清纪昀《纪晓岚批点宋诗》
上一篇:宋·王十朋《夜雨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