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意早":今年秋天的意境来得格外早,
"夜傍井梧生":夜晚,秋意就在井边的梧桐树上悄然萌生。
"怪得雨声急":怪不得雨声如此急促,
"洗教山骨清":原来是它将山峦洗刷得格外清爽。
"倚栏看叶舞":我倚靠在栏杆边,欣赏着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寻砌听蛩鸣":俯身寻找台阶旁,倾听蟋蟀的鸣叫。
"举目无非爽":放眼望去,处处皆是清爽宜人之景,
"吟诗易得精":在这样的秋日里吟诗,更容易写出精妙的诗句。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1. 分段赏析
首联“今年秋意早,夜傍井梧生”,诗的开篇便点明时间与秋意初现的地点。诗人敏锐察觉到今年秋天来得格外早,而秋意最先在井边的梧桐树上显露。在传统文化中,梧桐常被视为报秋的使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里诗人通过“夜傍井梧生”,形象地描绘出秋意如一位悄然降临的访客,在夜晚于井梧处生根发芽,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神秘的氛围,也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怪得雨声急,洗教山骨清”,颔联承接上文秋意。一场急促的秋雨突如其来,诗人对这急雨感到新奇,而这场雨仿佛大自然的清洁工,将山峦洗刷得格外清爽。“山骨清”三字极为精妙,一个“骨”字,将山的轮廓、质地具象化,经雨水洗礼后,山显得更加峻峭、清幽,凸显出秋日雨后山林的清新脱俗,让人仿若能感受到山间清新的空气与湿润的凉意。颈联“倚栏看叶舞,寻砌听蛩鸣”,颈联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描绘秋景。诗人倚靠在栏杆边,欣赏着秋风中树叶翩翩起舞的姿态,树叶在风中或旋转、或飘摇,仿佛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欢歌。同时,诗人又俯身寻找台阶旁,倾听蟋蟀的鸣叫,“寻”字体现出诗人对秋声的专注与热爱。叶舞的动态美与蛩鸣的悦耳声相互交织,一动一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日画面,展现出秋天独特的活力。尾联“举目无非爽,吟诗易得精”,尾联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在这秋日里,诗人放眼望去,处处皆是清爽宜人之景,秋高气爽的天气、清新的空气、灵动的秋景,让诗人心旷神怡。而这种美好的秋日氛围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其更容易吟出精妙的诗句。诗人将秋日之景与诗歌创作紧密相连,既表达了对秋日的喜爱,也展现出自然对艺术创作的滋养。
上一篇:宋·苏轼《秦穆公墓》
下一篇:宋·范仲淹《寄林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