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zhī
ér

朝代:宋作者:张鎡浏览量:3
yuè
gāo
tuán
yōu
cǎo
bǎo
chāi
lóu
wài
qiū
shēn
huā
yán
沿
cuì
yíng
huǒ
zhuì
qiáng
yīn
jìng
tīng
hán
shēng
duàn
wēi
yùn
zhuǎn
bēi
chén
zhēng
qiú
yīn
qín
quàn
zhī
xiǎo
xīn
ér
shí
céng
dēng
guàn
xué
liǎn
suí
yīn
rèn
mǎn
shēn
huā
yǐng
yóu
zhuī
xún
xié
xiàng
huá
táng
dòu
tíng
tái
xiǎo
lóng
qiǎo
zhuāng
jīn
jīn
xiū
shuō
cóng
chuáng
xià
liáng
bàn
yín

译文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宝钗楼外秋意正深。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静静地听着那寒蛩的声音断断续续,细微的音韵流转、发出凄惨悲沉的鸣叫。促织儿争着寻求伴侣,好像在殷勤地催促人们织布,一直催到人们破晓仍未歇。儿时啊,还记得,我们呼喊着点灯,用水灌蟋蟀的洞穴,轻轻迈步,顺着声音追寻。任凭满身都是花的影子,还是依旧追寻着蟋蟀。把蟋蟀带到华丽的厅堂去争斗玩耍,亭台虽小、但小笼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只能听任它在床底下,在这清凉的夜里陪伴我独自吟唱。

逐句剖析

"月洗高梧":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

"露漙幽草":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

# 漙:露水多。

"宝钗楼外秋深":宝钗楼外秋意正深。

# 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土花沿翠":青苔沿着墙根伸展,

# 土花:青苔,苔藓。

"萤火坠墙阴":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静静地听着那寒蛩的声音断断续续,

"微韵转、":细微的音韵流转、

"凄咽悲沉":发出凄惨悲沉的鸣叫。

"争求侣":促织儿争着寻求伴侣,

"殷勤劝织":好像在殷勤地催促人们织布,

# 劝:催促。

"促破晓机心":一直催到人们破晓仍未歇。

# 机心:原指机巧功利之心。这里是说蟋蟀为“劝织”而煞费苦心。

"儿时":儿时啊,

"曾记得":还记得,

"呼灯灌穴":我们呼喊着点灯,用水灌蟋蟀的洞穴,

# 灌穴:古时抓蟋蟀的一种方法,将水灌进蟋蟀穴,逼迫蟋蟀出来。

"敛步随音":轻轻迈步,顺着声音追寻。

# 敛步:脚步很轻。

"任满身花影":任凭满身都是花的影子,

"犹自追寻":还是依旧追寻着蟋蟀。

"携向华堂戏斗":把蟋蟀带到华丽的厅堂去争斗玩耍,

# 华堂:精美的厅堂。

"亭台小、":亭台虽小、

# 亭台:指盛蟋蟀的笼子。

"笼巧妆金":但小笼小巧而涂金色。

# 笼巧妆金:因笼子小巧而涂金色。

"今休说":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

"从渠床下":只能听任它在床底下,

# 渠:它。

"凉夜伴孤吟":在这清凉的夜里陪伴我独自吟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促织儿》为南宋张镃的词作。词的上阕,开篇前五句精心勾勒环境,营造出独特氛围。而后五句则细腻叙述静听蟋蟀吟唱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笔触流转间,画面生动呈现。下阕笔锋一转,着力铺陈人事与蟋蟀之间的关联。全词行文流畅连贯,如潺潺溪流一气呵成。从聆听蟋蟀鸣叫,自然过渡到人生境遇,由回忆儿时时光,延伸至感慨老大之境,在字里行间触动深沉悲怀,令读者也不禁沉浸于那浓浓的情思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张鎡,字功甫,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姜夔《齐天乐》咏蟋蟀的小序记载,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张鎡在张达可家中与姜夔一同饮酒。席间,众人听闻屋壁间传来蟋蟀的鸣声,兴致所至,二人当即提笔填词,完成后交付歌者现场演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第一句改成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上阕营造了秋夜清冷的氛围,通过描写促织儿的声音和活动,展现秋意。下阕则通过回忆儿时捉促织、斗促织的欢乐场景,与当下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如今孤身一人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化用了唐代天宝年间长安人斗蟋蟀的典故。据记载,当时长安人用象牙、金玉等制作蟋蟀笼,在华堂中举行斗蟋蟀活动,此句通过化用该典故,生动展现了昔日斗蟋蟀的热闹场景,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也与如今的孤寂形成对比,强化了今昔之感与落寞情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运用了反衬手法。往昔儿时捕促织、斗促织的欢乐场景热闹有趣,而如今却只能在床下听着促织儿在凉夜中独自吟唱,以乐景衬哀情,更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如今的落寞之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月洗高梧,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描绘出一幅秋夜清幽之景。月光洒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露水沾湿了幽草,点明时节为深秋,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进一步刻画庭院景象,苔藓沿墙蔓延,萤火虫在墙阴坠落,从视觉角度勾勒出环境的静谧。“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将笔触转到听觉,细致描摹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音调凄切悲沉,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写它急切求偶、催促织布,直至破晓,生动展现蟋蟀特性,也为下阕情感抒发做铺垫。下阕以“儿时,曾记得”引发回忆。“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儿时捕蟋蟀的场景。提着灯,用水灌蟋蟀洞穴,轻步跟随虫鸣声,不顾满身花影,执着追寻,将儿童的天真活泼与对捕蟋蟀的热衷展现得淋漓尽致。“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写把蟋蟀带到华丽堂中争斗,蟋蟀笼小巧精致,装饰华美,描绘出昔日斗蟋蟀的欢乐与热闹。“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陡然转折,“今”字将思绪拉回现实,如今只能听着床下蟋蟀在凉夜独自吟唱,今昔形成鲜明对比,往昔的欢乐与如今的孤寂相互映衬,强烈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当下的落寞伤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词采用明线结构布局谋篇,使得线索清晰可辨,整体架构平稳质朴。其间虽融入了几处典故,却未造成理解障碍,并无晦涩之感。读者能够顺着这一明晰线索,轻松跟随词人的笔触,领略词作中描绘的情境与传达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功父《满庭芳》词咏蟋蟀儿,清隽幽美,实擅词家能事,有观止之叹。白石别构一格,下阕寄托遥深,亦足千古矣。

清郑文焯 校《白石道人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周密《瑶花慢·朱钿宝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