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发岸口":江边两岸花开艳丽、草木繁盛,
# 岸口:江岸与渡口。,发:荣发。开花。,林花:树林的花朵。
"气色动江新":江面春色动人一派生机勃勃。
# 动江新:吹动江水焕然一新。我意,吹动江心。江新,江心。与岸口相对。,气色:香气与花色。
"此夜江中月":明月倒映江中,
"流光花上春":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轻轻晃动,那逝去的时光仿如春天盛开的百花般短暂。
# 花上春:花朵上的春天。,流光:流动的月光。照耀。
"分明石潭里":月光皎皎,将石潭映照的格外清晰明亮,
# 石潭:岩石围成的深潭。,分明:明确;清楚。
"宜照浣纱人":水边的浣纱人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
# 浣纱人:浣洗薄纱之人。,宜照:适宜照映。
"交甫怜瑶珮":交甫看着昔日二位神女相赠的瑶珮,
# 瑶珮:美玉制成的佩饰。《说文》瑶,石之美者。,怜:怜惜。恋惜。,交甫:即郑交甫。相传他是周朝人,曾于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神仙传》曰:切仙一出,游於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仙妃难重期":感叹那般美好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 重期:重新期会。重新约期。,仙妃:指美貌的仙女。成仙的王妃。指郑交甫遇到的神女。
"沉沉绿江晚":江水潺潺,夜色下的江面更是深沉凝重,
# 绿江晚:绿色江水的夜晚。,沉沉:沉沉。水深貌;深沉。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惆怅碧云姿":遥望那无边夜色,心中渐渐泛起了愁绪。
# 碧云姿:碧云一样的身姿。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初逢花上月":在那样一个美好的花开月圆之夜,
# 花上月:花影映上明月。,初逢:初次逢遇。
"言是弄珠时":交甫与二位神女相遇。
# 弄珠:玩珠。指汉皋二女事。《文选·张衡》:“耕父扬光於清泠之渊,游女弄珠於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言是:说是。
唐代诗人
张子容(?~?),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先天元年进士,开元十六年官乐城尉,又曾任晋陵尉。后值乱离,流寓江表,最终弃官归旧业以终。张子容的诗兴趣高远,略去凡近,为当时文士所称,善五言律。因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之交,故诗篇唱酬颇多。代表作品有《除夜乐城逢孟浩然》《乐城岁日赠孟浩然》《春江花月夜二首》等。
1. 分段赏析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开篇描绘江边林花绽放,春意盎然,使江水都焕发出新的气息,奠定了春日生机氛围。“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写春夜江月,月光流泻,为春花增添了别样春韵,情景交融,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意境。“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想象石潭中月光澄澈,适宜映照浣纱女子,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柔美。“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引用郑交甫遇江妃得赠玉佩又失之交臂的传说,暗含美好易逝之感。“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暮色中的绿江深沉,与天上碧云相映,烘托出惆怅的氛围。“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回忆当初月下相逢,点明弄珠往事,进一步强化了对往昔美好难再的怅惘之情,余韵悠长。
# 谭云:此题琐碎,而若虚之多,子容之简,不妨并妙。简者尤难耳。钟云:语亦有光。四句写题,分摆得妙,“春江花月夜”五字,只当不曾说出(首四句下)。钟云:情在“宜”字,见月不苟照也。妙!妙!(末句下)
明竟陵派《唐诗归》
# 题甚繁,诗甚简,勿看他运题手法,看他诗外有多少诗在。
《批唐贤三昧集》
# “流光”五字,如何团聚,兴趣独绝。
《历代诗法》
上一篇:唐·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下一篇:唐·高适《夜别韦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