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今知晦":如今才知道腊月已到月末,
"流年此夕除":旧的一年就在今晚结束。
"拾樵供岁火":人们捡拾柴薪来供给守岁的火,
"帖牖作春书":在窗户上张贴窗花,书写春帖。
"柳觉东风至":柳树似乎察觉到东风已经吹来,
"花疑小雪余":花朵让人怀疑还有小雪残留的痕迹。
"忽逢双鲤赠":忽然收到别人赠送的双鲤,
"言是上冰鱼":说是冰面上刚捕到的鱼。
唐代诗人
张子容(?~?),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先天元年进士,开元十六年官乐城尉,又曾任晋陵尉。后值乱离,流寓江表,最终弃官归旧业以终。张子容的诗兴趣高远,略去凡近,为当时文士所称,善五言律。因张子容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之交,故诗篇唱酬颇多。代表作品有《除夜乐城逢孟浩然》《乐城岁日赠孟浩然》《春江花月夜二首》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余”等对柳树、梅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与喜悦之情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境。细节描写:以“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这一赠送鲤鱼的细节,生动展现出邻里之间的情谊,同时借“上冰鱼”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含蓄而巧妙地表达出春天将至的欣喜,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2. 分段赏析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首联直截了当地点明时间,腊月已至月末,今夜便是除夕,旧岁即将随着夜色褪去。简单两句,便将时间的更迭感传递出来,为全诗奠定了辞旧迎新的基调。颔联“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聚焦于农家特有的除夕景象:人们四处捡拾枯柴,为守岁的篝火做准备;精心书写、张贴春联与门画,无论是吉祥话语,还是美好期盼,都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祈愿,烟火气息十足。颈联“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余”视角一转,描绘自然景物。诗人敏锐捕捉到柳枝在风中轻扬,判断东风已悄然吹拂;梅花绽放,洁白如雪,让人恍然以为冬雪尚未消融。这两句细腻展现出春天来临前,大自然细微而奇妙的变化,“觉”和“疑”二字,赋予诗人一种探寻春天踪迹的意趣。尾联“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笔锋再转,写诗人突然收到亲朋邻舍送来的双鲤,听闻是从冰面上新捕的鲜鱼。“上冰鱼”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暗含冰融春至的喜讯,巧妙呼应前文,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3. 作品点评
《除日》以鲜活笔触绘就除夕图景,传递新春喜悦与文化意蕴。诗中“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的忙碌场景,尽显除夕热闹氛围,暗透春之生机;“觉柳”“疑花”细腻描摹诗人对春的敏锐感知,将寻春之情融于自然变化。“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以赠鱼细节,含蓄却强烈地表达出春临的狂喜。全诗不仅展现了节日风俗,更揭示除夕、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旧岁更迭,新春带来新希望,寄托着人们对万物繁荣的向往,极具感染力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