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nián

朝代:唐作者:无可浏览量:1
rán
dēng
zhāo
jiàn
zuò
zhǎng
nián
shēn
wèi
guī
qīng
mén
yòu
jiàn
chūn
yǎn
guān
hán
guò
jìn
kāi
dìng
cǎo
shēng
xīn
yǒu
lín
zhōng
shuí
jīng
suì
pín

译文

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在这样的时光流逝中,渐渐变成了年长之人。还没能回到那紫阁之处的日子里,在这青门之地又一次见到了春天的来临。掩上房门,严寒的日子已然过去,等到打开房门安定下来时,(发现)小草都已生长,呈现出一片新生之态。(我)自然有着山林之中的意趣,又有谁会去惊叹岁月频繁地消逝呢。

逐句剖析

"燃灯朝复夕":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

"渐作长年身":在这样的时光流逝中,渐渐变成了年长之人。

# 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韩非子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未归日":还没能回到那紫阁之处的日子里,

# 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陆云《喜霁赋》曜六龙于紫阁。紫:一作白。

"青门又见春":在这青门之地又一次见到了春天的来临。

# 见:一作直。,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门青色,故称青门。后泛指京都城门。

"掩关寒过尽":掩上房门,严寒的日子已然过去,

# 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

"开定草生新":等到打开房门安定下来时,(发现)小草都已生长,呈现出一片新生之态。

# 开定:义同出定,僧人坐禅从人定恢复到常态。开:一作出。

"自有林中趣":(我)自然有着山林之中的意趣,

# 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谁惊岁去频":又有谁会去惊叹岁月频繁地消逝呢。

# 去:一作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年》是唐代无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将日常生活中的“燃灯”视为时间的标志,这隐喻了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生命消逝的敏锐感知;颔联揭示了诗人对权贵的冷漠和超然态度;颈联不仅揭示了大自然中的生命活力和变迁,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心灵的演变和成熟;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生活的深厚喜爱和满足感。这首诗的情感深沉,意境高雅,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并坦然面对时间流逝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僧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曾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庐山等地,大和间住华山树谷寺,又住白阁寺。其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与贾岛、姚合等齐名,诗风亦相近。亦擅书法。今传有《僧无可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新年感怀的诗,描写了诗僧在禅院修行中度过新年的场景,通过“燃灯朝夕”“掩关开定”等禅修细节与“紫阁未归”“青门见春”的时序流转,以平实语言展现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接纳,表达超脱世俗焦虑、安住当下悟道的禅者心境。

2. 分段赏析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以“燃灯”点明禅院修行场景,“朝复夕”强调时间循环,暗示修行者日复一日的苦修生活;“渐作长年身”则客观陈述岁月流逝带来的身体变化,隐含对生命衰老的淡然接受。“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紫阁”与“青门”代指修行地与隐逸处,通过地点未定与季节更替的对比,表现时间流动的不可控;“又见春”以自然时序呼应新年主题,暗含对修行未竟的轻微怅惘。“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掩关”“开定”为佛教修行术语,指闭门参悟;“寒过尽”与“草生新”既写季节更迭,亦隐喻修行者历经枯寂后心境渐生新悟,体现禅修中“苦尽甘来”的体悟过程。“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以“林中趣”呼应禅林生活,强调超脱世俗对时间的焦虑;“谁惊”以反问语气收束,表现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豁达,未刻意渲染禅理而禅意自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志和《渔父》

下一篇:唐·杜牧《题木兰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