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色结春光":芳兰的颜色凝结着春光,
"氛氲掩众芳":多么茂盛啊它超过群芳。
"过门阶露叶":跨过门槛台阶覆满绿叶,
# 露:一作覆。
"寻泽径连香":寻找水池路上弥漫清香。
"畹静风吹乱":田园寂静风儿把你吹乱,
# 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
"亭秋雨引长":亭台秋天细雨催促更长。
"灵均曾采撷":屈原曾虔诚地把你采摘,
# 采撷:摘取。采:一作搴。,灵均:屈原的字。
"纫珮挂荷裳":缝缀佩挂在荷叶衣服上。
# 荷裳:《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纫珮:即纫佩。 荷裳:《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代诗僧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曾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庐山等地,大和间住华山树谷寺,又住白阁寺。其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与贾岛、姚合等齐名,诗风亦相近。亦擅书法。今传有《僧无可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开始便抓住兰花的色泽去描写,指出是春光赐予兰花以明丽的颜色。然后写兰花由于生长得特别茂盛,所以它压倒了群芳,这就把作者笔下的兰花的地位突出了出来。究竟兰花茂感到何等的程度呢?作者并未用过多的笔墨去描写它,只是着重写了它的叶和它的香。颔联通过描写诗人的行踪来进一步写兰。诗人过门时看到台阶边带着露珠的兰叶,走在寻找水泽的小径上,又闻到一路相连的兰香。“露叶”写出兰叶的清新与生机,“连香”则强调了兰香的绵延不绝,通过诗人的见闻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兰花的魅力。颈联,兰花之所以叶长,是因为“亭秋雨引长”,兰花之所以香气浓郁,飘散很远,是因为“畹静风吹乱”。兰花本来是静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兰花却给人以动态之感。通过“风吹乱”和“雨引长”两句,我们可以看见两个动态的画面。一个是在东风的吹拂之下,兰花时尔匍匐在地,腰肢频颤;时尔挺起胸脯,纤首轻摇。随着一起一伏的动态,浓郁的香气便在风的吹裹之中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是秋雨淋漓之中,兰花吮吸着甘凉的雨水,发出“哧哧”的声音,一个劲儿地猛长,不久那长长的枝叶便覆盖住了层层的石阶。这一静中含动的表现方法,更见兰花其美。尾联“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诗人运用典故,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在此提及屈原采兰纫佩的往事,一方面盛赞兰花的芬芳雅洁,寄寓自己对兰花的深挚喜爱之情;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对屈原爱国思想和可贵品格的崇敬,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可能借此暗示自己虽身处空门,但心向高洁的情怀。
上一篇:唐·王勃《临江二首》
下一篇:唐·元稹《小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