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日观峰":清晨登上日观峰,
# 登日观:登泰山日观峰。
"海水黄金熔":只见东海之水像熔化的黄金一样闪耀。
"浴出车轮光":一轮红日升起,散发如同车轮般的光芒,
"随天行无踪":车轮般的光芒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渐渐没了踪迹。
# 随:随着。
"正视刺我目":直视太阳,太阳的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
"攒集如剑锋":就像聚集的剑锋一样锐利。
"照曜万物兴":太阳的照耀使得万物兴旺,
"磨灭万物凶":也能磨灭世间的凶险不祥。
"草木既无命":即使是没有生命的草木,
"必闻石间松":却一定听说过,泰山石间松树的故事。
# 闻:疑当作问。
"当时一避雨":希望能有一个遮雨的地方,
"安得大夫封":让我也能安享大夫的封号。
"人而苟不遇":如果人不能得到这样的机遇,
# 苟:如果。
"抱简诵六龙":他宁愿拥抱简书,诵读六龙的传说。
# 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汉刘向《九叹·远游》:“贯澒蒙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晋郭璞《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宋王安石《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明薛蕙《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颓波。”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登高写景抒怀诗。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泰山日观峰所见到的日出盛景,赞美了太阳的磅礴力量,又通过对六龙拉日车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执着。全诗意境开阔,风格雄健。
2. 写作手法
用典:“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一句,化用《淮南子》“六龙拉日车”的典故:传说中,羲和是为太阳驾车的神仙,太阳乘坐由六条龙牵拉的车,每日在天上由东向西运行这个典故常被用来代指太阳或太阳的运行,也用以比喻时光易逝。此处用此典,意在表达诗人对人生追求与意义的思考。自然环境描写:前四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日出前海面的壮丽色彩,以及太阳从海中如沐浴而出的动态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出一种雄浑、瑰丽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看到金色的海浪在眼前翻滚,凸显了日出时自然环境的壮阔之美。
3. 分段赏析
《登泰山日观峰》首两句“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清晨诗人登上泰山日观峰,俯瞰东海,日出前海面被即将升起的太阳映照得如同熔化的黄金,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日出前海面的壮丽色彩。次两句“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浴出”赋予太阳从海中升起如沐浴而出的动态感,“车轮光”将初升太阳比作车轮,形象地写出太阳的形状与光芒。接着写太阳随着天空运行渐渐没了踪迹,描绘出太阳升起后不断升高移动的过程。五六句“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诗人正面直视太阳,强烈的阳光刺痛眼睛,就像被锐利的剑锋刺到一样,表现出太阳光芒的强烈。七八句“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这两句是对阳光作用的议论,阳光照耀能使万物兴盛,也能消除世间的凶险不祥,表达出诗人对阳光强大力量的赞美。九十句“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从对太阳的描写过渡到对植物的感慨,说即使是没有生命的草木,也一定听闻过泰山石间松树的故事,引出下文关于松树的典故。十一、十二句“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化用秦始皇泰山封禅时,松树因避雨护驾而被封为“五大夫”的典故,感叹松树因偶然机遇获得殊荣。末两句“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由松树的际遇联想到人,如果生不逢时,也只能抱着竹简诵读关于六龙拉日车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执着。
上一篇:宋·方惟深《舟下建溪》
下一篇:宋·陈与义《初识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