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户朝云湿":绿柳簇拥的院落,清晨空气清新湿润,
# 柳户朝云湿:指歌妓的居处。朝云:早晨的云。
"花窗午篆清":雕花窗户前,中午时分香炉里升起的烟缕清幽。
# 午篆:午时焚香所起之烟。篆:烟雾缭绕如篆文。
"东风未放十分晴":东风吹得轻柔,天气十分晴朗。
"留恋海棠颜色、":我在贪恋海棠花的娇色中、
"过清明":度过清明。
"垒润栖新燕":新燕住进了刚垒成的泥巢,
# 垒润栖新燕:新燕在刚垒好的新窝里栖息。垒:指燕巢。
"笼深锁旧莺":丝笼中紧锁着旧日的莺鸟。
# 莺:指女子。
"琵琶可是不堪听":一阵音乐传来却难以进入心中,难道是琵琶弹奏得不好、声音太难听。
# 可是:岂是,难道是。
"无奈愁人把做、":无奈在愁绪满怀的人听来、
# 把做:当作,作为。
"断肠声":都是断肠的悲声。
南宋词人
张辑(1180?~1236?),南宋词人。字宗瑞,号东泽,籍贯鄱阳(今属江西)。生于官宦之家,却生活贫困,亦不务世事,不入仕途。身体瘦弱,如不胜衣。喜吟咏,善弹琴。张辑的词作内容多寄情山水,抒发人生志趣,学北宋词人贺铸,喜欢另外创立新的词调名称,往往取词中得意之句,将调名改换。诗法得自姜夔,词风亦近。词作如《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念奴娇·嫩凉生晓》等。其著有词集《东泽绮语》(又名《东泽绮语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闺中女子所处的环境,表达了闺中女子在春日里,面对时光流逝,内心充满哀怨忧愁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东风未放十分晴。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东风未放十分晴”描绘了东风轻拂,天空尚未完全放晴的春日景象,略带朦胧的天色为春天增添了一份柔和之美。“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则刻画了海棠花在这样的天气下,色泽艳丽,惹人留恋,即便过了清明仍绽放枝头的画面,展现出春日海棠盛开的美好景致。然而,词人在此处描绘这些美好的春日之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乐景衬哀情。结合全词来看,主人公是一位独居深闺的歌妓,她正思念着旧日情人,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更衬出其独守空闺的孤寂与哀愁,倍增凄凉之感。对比:“垒润栖新燕,笼深镇旧莺”,“垒润栖新燕”描绘了燕巢湿润,新燕得以栖息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象征着新生与自由。而“笼深镇旧莺”则刻画了旧莺被深锁在笼子里的情形,凸显出其被困的困顿与无奈,代表着束缚与孤寂。词人将“新燕”与“旧莺”、“垒润”的自由栖息环境与“笼深”的禁锢环境进行对比,一“新”一“旧”,一“润”一“深”,鲜明地展现出不同境遇的差异,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感,衬托出词中歌妓对旧情人的思念以及自身孤独被困的愁苦心境。铺陈:“柳户朝云湿”聚焦清晨,柳荫环绕的门户前,晨雾(朝云)尚未消散,空气湿润,“湿”字既写实晨景的清新,又暗带一丝微凉的寂寥;“花窗午篆清”转向正午,雕花窗棂旁,案上的篆香缓缓燃烧,烟气清雅,“清”字既写篆香的淡雅,更衬出居所的幽静。两句以“朝—午”的时序递进,铺陈出“柳户朝云”“花窗午篆”的清幽画面,无喧嚣之扰,却也无热闹之气,为后文的“愁”埋下闲寂的伏笔。
3. 分段赏析
“柳户朝云湿,花窗午篆清”,开篇两句,一句绘室外之景,一句描室内之貌。“柳户”指绿柳环绕的居所,“花窗”指繁花簇拥的窗棂,既点明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也暗示了当时的季节。“午篆清”看似描摹景致,实则烘托出寂静无人的清幽氛围。“朝云”本指清晨的云,与“午篆”形成时间上的对应,不过读者极易联想到徘徊于巫山之阳、高丘之畔的“朝云”。在古典诗词里,“朝云”常被用作歌妓的代称,“朝云暮雨”“巫山云雨”向来是男女情欢的特定表述。由此可见,此处的“朝云”实则暗指女主人公的歌妓身份,而“花窗柳户”不正是风月场所的别称吗?短短十字,竟蕴含着描写景物、渲染气氛、点明地点与季节、暗示女主人公身份这四重含义!“东风未放十分晴。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东风未放十分晴”说明东风还没有让天气完全放晴,暗示着天气的变化和时光的流转。“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则表达了人们在欣赏海棠花的艳丽颜色时,不知不觉就过了清明佳节。此句通过描写天气和人们对海棠的留恋,体现了时光的悄然流逝,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垒润栖新燕,笼深锁旧莺”,梁间新来的燕子,是对这位旧居故人的鲜明对照;而笼中那只老莺,则是她处境的生动喻体。这两者究竟暗含着什么?柳户花窗里的佳人无法离开此地,她就像那只失去自由的黄莺;那位洒脱不羁的男子既能翩然而至,又能随意飘然而去,恰似那自在翱翔的燕子啊!“琵琶可是不堪听。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琵琶可是不堪听”提出疑问,琵琶声听起来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则表明无奈忧愁的人把它当作断肠的悲声。此句通过琵琶声这一意象,抒发了愁人的哀怨之情,将琵琶声与愁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浓烈。
上一篇: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杂咏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