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阁闲签":漏壶滴水声中,我百无聊赖地翻着签文,
"琴窗倦谱":在琴窗前我疲倦地谱曲,
"露湿宵萤欲暗":夜露打湿了流萤,使得它们的光亮渐渐黯淡。
"雁咽凉声":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
"寂寞芙蓉院":芙蓉花开的庭院里,只剩一片寂寞空寒。
"画檐外":画檐外面,
"树色惊霜渐改":树的颜色因寒霜而渐渐改变,
"淡碧云疏星烂":淡淡的碧云间繁星灿烂。
"旧约桐阴":想起曾经在桐树荫下的约定,
"问何时重见":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倚银屏、":倚靠在银屏前、
"更忆秋娘面":更加思念秋娘的面容。
"想凌波、":回忆起她轻盈的姿态、
"共立河桥畔":一起站在河桥边。
"重念酒污罗襦":又想起酒洒在罗裙上的情景,
"渐金篝香散":渐渐地金篝香也消散了。
"翦孤灯、":剪亮孤灯,
# 翦:一作剪。
"伴宿西风馆":伴着西风住在客馆里。
"黄花梦、":在黄花盛开的梦境中、
"对发凄凉叹":只能独自发出凄凉的叹息。
"但怅望、":只是惆怅地遥望、
"一水家山":那隔着一条水的故乡家园,
"被红尘隔断":却被这无尽的世俗红尘所阻隔。
宋元间诗人、词人
陈允平(1220?~1295?),宋末元初诗人、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末曾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入元后隐居不仕。其诗多写景,诗风典雅精致,也有疏落平易之作。其词属格律派,脱胎于周邦彦,词风清丽芊绵,小令尤为擅长。除和韵之作外,寿词也不少。代表作品有《摸鱼儿·西湖送春》《唐多令·秋暮有感》《登西楼怀汤损之》等。著有诗集《西麓诗稿》,词集《日湖渔唱》《西麓继周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漏阁闲签,琴窗倦谱,露湿宵萤欲暗”,描绘了女子在秋夜中的百无聊赖。“漏阁闲签”写出她看着漏壶滴水,随意翻着签文,表现出她的寂寞和无所事事。“琴窗倦谱”则表明她在琴窗前弹琴后感到疲倦,搁下琴谱,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慵懒和烦闷。“露湿宵萤欲暗”通过描写夜露打湿流萤,使其光亮渐渐黯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雁咽凉声,寂寞芙蓉院”,这句词中“雁咽凉声”描绘了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增添了秋夜的凄凉之感。“寂寞芙蓉院”则点明了女子所处的环境,芙蓉院本是美好的地方,但在秋夜中却显得格外寂寞,突出了女子的孤独。“画檐外,树色惊霜渐改,淡碧云疏星烂”,描写了画檐之外的景色。“树色惊霜渐改”说明树的颜色因寒霜而渐渐改变,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淡碧云疏星烂”描绘了淡淡的碧云间繁星灿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与女子的寂寞心情形成对比。“旧约桐阴,问何时重见”,回忆起曾经在桐树荫下的约定,表达了女子对与恋人再次相见的期盼。“问何时重见”直接抒发了她内心的渴望和惆怅,体现出她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下片:“倚银屏、更忆秋娘面”,这句词中“倚银屏”描绘了女子倚靠在银屏前的姿态,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更忆秋娘面”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思念之情,她更加想念恋人的面容,体现出她内心的深情。“想凌波、共立河桥畔”,回想起了曾经与恋人在水波上一起站在河桥边的美好情景,将过去的甜蜜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女子的思念和惆怅。“重念酒污罗襦,渐金篝香散”,这句词中“重念酒污罗襦”回忆起曾经酒洒在罗裙上的情景,可能是与恋人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刻。“渐金篝香散”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曾经的欢乐已经消散,进一步加深了女子的惆怅之情。“翦孤灯、伴宿西风馆”,这句词中“翦孤灯”描绘了女子剪亮孤灯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伴宿西风馆”则说明她独自在西风馆中住宿,伴着西风度过夜晚,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和凄凉。“黄花梦、对发凄凉叹”,这句词中“黄花梦”可能是在梦中看到黄花,黄花通常象征着凄凉和衰败。“对发凄凉叹”则表明女子在梦中对着黄花发出凄凉的叹息,体现出她内心的悲伤和无奈。“但怅望、一水家山,被红尘隔断”,表达了女子对家乡的思念和惆怅。“怅望”写出了她遥望家乡的神态,“一水家山”说明家乡与她只隔着一条江水,但却被红尘阻隔,无法回到家乡,体现出她的无奈和痛苦。
上一篇:宋·释正韶《白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