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杨时浏览量:3
jūn
suī
yán
zhì
jié
ruò
zhāo
zhāo
jiē
yuè
suǒ
xiàng
jiāng
wèi
tiān
jǐng
zhōng
shēn
yóu
shì
zài
hào
dàng
shí
líng
yǒu
tiān
yóu
huán
zhōng
zhēn
dào
shū

译文

君子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极致的高洁也应看似含垢忍污。若像日月般光明磊落全然彰显,所到之处将会如遇刺猬般荆棘遍布。天地仿佛一个陷阱,身处其中狭窄窘迫且孤独。在世间游历需虚怀若谷,胸怀豁达顺应时势前行。心灵深处自有超凡的境界,“环中”才是真正的道之枢纽。

逐句剖析

"君子虽自严":君子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

"至洁宜若污":但极致的高洁也应看似含垢忍污。

"昭昭揭日月":若像日月般光明磊落全然彰显,

"所向将蝟如":所到之处将会如遇刺猬般荆棘遍布。

"天地一阱中":天地仿佛一个陷阱,

"逼仄身亦孤":身处其中狭窄窘迫且孤独。

"游世在虚己":在世间游历需虚怀若谷,

"浩荡与时俱":胸怀豁达顺应时势前行。

"灵府有天游":心灵深处自有超凡的境界,

"环中真道枢":“环中”才是真正的道之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遣怀》是宋代杨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主题围绕君子处世之道,探讨了君子应有的品德和面对世事的态度。运用比喻,如将天地比作“阱”,形象地表现出世事的艰难;运用象征,“昭昭揭日月”象征君子光明磊落的品行。“君子虽自严,至洁宜若污。昭昭揭日月,所向将猬如”写君子品德与行事困境;“天地一阱中,逼仄身亦孤。游世在虚己,浩荡与时俱”描述天地间的艰难处境及应对方式;“灵府有天游,环中真道枢”阐述内心的精神境界和真正的道之关键。这首诗以深刻的思考、含蓄的表达,展现了杨时对君子人格和处世哲学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杨时:北宋理学家

杨时(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子虽自严,至洁宜若污”指出君子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高洁,但有时应懂得韬光养晦,不宜过于彰显。“昭昭揭日月”描绘君子光明磊落如日月高悬,然而“所向将猬如”却笔锋一转,表明这样的君子在行事时可能会遭遇诸多阻碍,如同面对刺猬般棘手,揭示了君子在现实中的困境。“天地一阱中,逼仄身亦孤”将天地比作陷阱,形容世事艰难,让人处于逼仄孤独的境地。“游世在虚己,浩荡与时俱”则提出应对之策,君子处世应虚怀若谷,顺应时势,以豁达的心态在世间行走,体现了一种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灵府有天游,环中真道枢”这两句进一步升华,指出君子内心应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如同在灵府中进行天游,而“环中”则是真正的道之关键所在,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回归内心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夏至》

下一篇:宋·陆游《七月十八夜枕上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