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鼎声中朝暮":在石鼎的声响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 石鼎:陶制的烹茶器具。
"纸窗影下寒温":透过纸窗上的光影变化感受着天气的寒冷和温暖。
# 寒温:嘘寒问暖。
"踰年不与庙祭":已经多年没有参与宗庙的祭祀活动了,
# 庙祭:家庙中对祖先的祭祀仪式。,与:参加。,踰年:时间超过一年。
"敢云孝子慈孙":怎敢自称是孝顺的儿子、慈祥的孙子呢?
# 敢:岂敢,怎么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句“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看似在描写日常生活中石鼎的声音和纸窗下的光影、寒温变化,实则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做铺垫,借这种平淡的生活场景引出对不能参与庙祭的感慨,以生活之事抒发内心的情感。直抒胸臆:“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想法和情感,毫不隐晦地说出自己多年未参与庙祭,不敢称自己为孝子慈孙,使情感表达直白而强烈,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愧疚和反思。
2. 分段赏析
《夏至二首(其二)》前两句“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描绘了一幅日常生活的画面。“石鼎声中朝暮”,写诗人在石鼎的声音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石鼎”可能暗示着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朝暮”突出了时间的流逝。“纸窗影下寒温”,通过纸窗上光影的变化来感受天气的寒暖,这一句细腻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营造出一种宁静、平淡的生活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后两句“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笔锋一转,由生活场景转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踰年不与庙祭”,明确指出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参与庙祭活动,“踰年”强调时间之久。“敢云孝子慈孙”,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孝子慈孙应有的责任,参与祭祀是对祖先的敬重和缅怀,自己的缺席让他觉得不敢自称是孝子慈孙,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