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客独来后":我这吴地游子独自登临之后,
# 吴客:自指是来到吴地的客子。
"楚桡归夕曛":楚地的舟船已随暮色归去。
# 夕曛:仿晚落日时的余光。,桡:划船的浆。
"山形无地接":山势拔地而起,仿佛与陆地隔绝,
"寺界与波分":寺院的边界随江波起伏若隐若现。
"巢鹘宁窥物":巢中猛禽岂会窥视人间俗物,
# 宁:当。
"驯鸥自作群":温驯的沙鸥悠然自得,成群结伴。
# 鸥:鹰类猛食。
"老僧忘岁月":寺中老僧忘却尘世岁月,
"石上看江云":独坐山石静观江上流云。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吴客”点明诗人客居身份,暗含漂泊孤寂之感,“独来”凸显孤身游寺的疏离心境,与尾联“老僧忘岁月”的禅定形成对照。“楚桡”指代长江上的楚地船只,暗含地理方位与舟行意象,“夕曛”以夕阳余晖渲染苍茫暮色,强化时间流逝与游人散尽的空寂氛围。“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以夸张手法写其孤耸江心的险峻形貌,“无地接”暗合佛教“悬空”意象,隐喻寺庙超脱尘世的宗教意蕴。“寺界”指金山寺的建筑轮廓,与“波分”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突出江水环寺的灵动感。“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鹘”为鹰隼类猛禽,象征野性与警觉;“宁窥物”以反问暗写其傲然独立,喻指僧侣清心寡欲,此句化用杜甫“猛鹘耻近物”之典,赋予动物以人格化的禅意。“驯鸥”反衬“巢鹘”的孤傲,暗喻香客与僧侣的不同心境,“自作群”以鸥鸟的和谐群居,映射寺庙内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忘岁月”直指僧人摒弃俗世时间观念,进入禅定无我的境界,此句与首句“吴客独来”呼应,以游子的时间焦虑对比僧人的永恒超脱。“石上”暗含“顽石点头”的禅宗公案;“看江云”以流动的云隐喻无常,反衬僧人内心的恒定,以老僧形象收束全诗,将金山寺之景升华为对禅宗“物我两忘”精神的礼赞。
# 三四绝妙,尾句自然有味。诗为五律,平淡味悠,可见诗人各体兼擅的诗才。
元方回《瀛奎律髓》
上一篇:宋·张炎《月下笛·万里孤云》
下一篇:宋·释文珦《野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