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běi
yǒu
gāo
lóu

朝代:宋作者:吴泳浏览量:3
gāo
lóu
tiáo
yáo
zhù
西
běi
héng
dāng
dào
jùn
zhí
cān
jǐng
qióng
juǎn
fēi
xiá
yǎn
yǎn
xiān
rén
shàng
tōng
sān
chóng
jiē
xià
yīn
shí
èr
bàng
lóu
xiāo
zhī
cuì
fēn
huá
xiān
rén
zhī
xiào
shòu
qīng
láng
shū
yán
cóng
zhī
méi
zhuō
ér
shū
dān
chéng
jiǔ
píng
chuí
shǒu

译文

高楼多么高耸,像一根柱子立在西北角落。横向正对着子午道,高峻笔直直抵参井星区。曲琼玉饰卷起飞霞,整整齐齐是仙人的居所。向上通到三重台阶,向下遮蔽十二条大道。高楼旁有吹玉箫的女子,穿着有翠绿花纹的华美衣裳。仙人回头对她微笑,把青琅书传授给她。追溯言语想跟随他,因引荐不得法且道理欠缺。着丹梯凝望已久,必须依靠大垂手之力。

逐句剖析

"高楼何岧峣":高楼多么高耸,

"一柱西北隅":像一根柱子立在西北角落。

"横当子午道":横向正对着子午道,

"峻直参井墟":高峻笔直直抵参井星区。

"曲琼卷飞霞":曲琼玉饰卷起飞霞,

"俨俨仙人居":整整齐齐是仙人的居所。

"上通三重阶":向上通到三重台阶,

"下荫十二衢":向下遮蔽十二条大道。

"傍楼玉箫女":高楼旁有吹玉箫的女子,

"织翠纷华裾":穿着有翠绿花纹的华美衣裳。

"仙人顾之笑":仙人回头对她微笑,

"授以青琅书":把青琅书传授给她。

"溯言欲从之":追溯言语想跟随他,

"媒拙而理疏":因引荐不得法且道理欠缺。

"丹梯目成久":着丹梯凝望已久,

"须凭大垂手":必须依靠大垂手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西北有高楼》是宋末元初吴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神话情境为题材,描绘了一座高耸于西北隅的奇幻高楼,楼中似有仙人居住,傍楼还有玉箫女。诗人目睹仙人与玉箫女的互动,心生向往,欲追随仙人,却因“媒拙而理疏”面临阻碍。最后表明要实现追随仙人的愿望,还需借助外界力量。全诗通过这一奇幻场景与内心活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吴泳(1181?~1275?),南宋文学家。字叔永,号鹤林,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元年进士,在理宗入朝,历任秘书丞、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权刑部尚书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不避权贵。吴泳兼擅文与诗词,为文典丽,所拟制诰与洪咨夔齐名。《全宋词》收其词37首,其中生日词与寿词写得情景真切。代表作有《水龙吟·寿李长孺》等。著有《鹤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拟古诗歌,也是一首游仙诗,介绍了西北高楼的情景,描绘了高楼的巍峨、仙人居所的景象及玉箫女子、仙人授书等情节,体现了求仙问道的相关思考,营造了奇幻的氛围,表达了对求仙需借外力的感悟。

2. 写作手法

用典:“曲琼卷飞霞”运用“曲琼”的典故。典出《楚辞・招魂》“砥室翠翘,挂曲琼些”,原句描绘出华美的宫殿内,以砥石铺地,墙壁装饰翠羽,还悬挂着弯曲的美玉。诗人借用此典,一方面让读者联想高楼内部的奢华与精美;另一方面,“曲琼”所代表的美玉,在古代文化中有祥瑞、美好之意,暗示着这座高楼及其中居住者的超凡脱俗。

3. 分段赏析

“高楼可岧峣,一柱西北隅”:“岧峣”写出高楼的高耸巍峨,“一柱”形象地表现出高楼如柱子般矗立在西北角落,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高楼的位置,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为后文描绘高楼及周边景象奠定了基调。​“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高楼横跨子午道,与星宿相连,既体现了高楼的地理位置,又凸显其高峻。​“曲琼卷飞霞,俨俨仙人居”:“曲琼”这一精美的玉饰卷起飞霞,营造出庄重整齐的仙人居所景象。用“曲琼”增添了雅致感,飞霞环绕让场景更显奇幻,生动展现出仙人居所的美好与神秘。​“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描绘高楼向上通到三重台阶,向下遮蔽十二条大道。从上下两个方向展现高楼的宏伟结构,“三重阶”“十二衢”突出了其规模之大,进一步强化了高楼的壮观与重要地位。​“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描绘傍楼有一位玉箫女,身着华丽的翠衣,这一形象的出现为仙境增添了生动色彩,同时也为下文仙人的出现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做铺垫。“仙人顾之笑,授以青琅书”:仙人回头对玉箫女微笑,将青琅书传授给她。“青琅书”是道家典籍,此句引入仙人授书情节,充满奇幻色彩,推动了诗歌中神仙故事的发展,也体现了与道家文化的关联。​“溯言欲从之,媒拙而理疏”:想要追溯着言语跟随仙人,却因自身不善引荐且在道理上有所欠缺而难以实现。写出了想追随仙人却不得的无奈,流露出对求仙之路受阻的感慨,让情感更显真实。​“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对着红色的梯子凝望已久,想要上去必须借助“大垂手”这一外力。“丹梯”象征着求仙之路,此句暗示求仙问道需依靠外力才能实现,深化了诗歌的内涵,引人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崇嶓《读陶诗》

下一篇:宋·释云贲《偈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