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僛僛翠袖舞寒塘":翠绿的荷叶在寒塘中摇曳舞动,就像舞女挥动着衣袖,
"无复当时婉婉妆":再也看不到它往日娇媚动人的妆容了。
"荡子游娃俱不到":那些游玩的公子小姐都不再来观赏,
"倚风摇月自生香":只有它在风中轻轻摇曳,对着月光独自散发着幽香。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晚荷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寒塘中晚荷的景象,昔日娇美的姿态已不复存在,唯有翠叶在风中摇曳,虽无游人赏玩,却仍在月下倚风自散幽香,体现了晚荷不媚世俗、孤芳自赏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洁情操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僛僛翠袖舞寒塘”将荷叶比作翠袖舞动的佳人,“倚风摇月自生香”赋予荷花以人的姿态与情感。通过“舞”字活化荷叶摇曳之态,“倚”字写出荷茎迎风之姿,使无生命之物顿生情韵,展现晚荷孤芳自赏的品格。对比:前两句“无复当时婉婉妆”与后文形成今昔对照。昔日“婉婉妆”的盛况与今日“僛僛”独舞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又以“荡子游娃俱不到”的冷清和“自生香”的高洁,突出晚荷不媚世俗的特质。烘托:末句“倚风摇月自生香”以“风”“月”为背景,风显其骨,月衬其影。不写荷香,而借风月烘托其幽香暗吐之态,营造出清幽意境,使无形之香可感可知,愈显晚荷孤高雅致。
3. 分段赏析
“僛僛翠袖舞寒塘”,以拟人手法将荷叶比作舞动的翠袖,“僛僛”二字既状荷叶摇曳之态,又暗含孤寂之意。“舞”字活化出晚荷在寒塘中的动态美,而“寒塘”这一特定环境更衬托出晚荷的孤高清冷。“无复当时婉婉妆”,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晚荷的凋零之态。“婉婉妆”三字追忆往昔盛放时的美好姿态,与眼前“僛僛”独舞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荡子游娃俱不到”,以游人绝迹的冷清场景烘托晚荷的孤芳自赏。“荡子游娃”代指寻常赏花人,“俱不到”三字既写实景之寂寥,又暗喻晚荷不媚世俗的品格。“倚风摇月自生香”,以风月为衬,突出晚荷的幽香暗吐。“倚”字写出荷茎迎风之姿,“摇月”则营造清幽意境,而“自生香”三字更点明晚荷不假外求、孤芳自赏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