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疏疏苔满地":衰枯的杨柳枝叶疏疏苍苔铺满地。
# 衰柳:衰败的柳,枯萎的柳。
"十二阑干":思念起十二栏杆曲绕之地,
# 阑:一作“栏”。
"故国三千里":故乡遥隔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奔波人世南来北去人已是衰老年纪。
"短亭依旧残阳里":路旁的短亭依然屹立在残阳斜照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紫红的螃蟹黄橙橙的柑橘真正懂得人的心事。
# 解事:通晓事理。
"似倩西风":似乎请西风吹动,
"劝我归欤未":劝我还是归家去为何还不回。
"王粲登临寥落际":我像王粲登楼眺望辽阔的天际。
# 寥落:冷落,冷清。,王粲:汉末文学家,曾羁留荆州,不为刘表看重,暗喻作者的怀才不遇。
"雁飞不断天连水":天上只有鸿雁南飞不断,远天连着流水。
金代中期书画家、文学家
王庭筠(1151?~1202),金代中期书画家、文学家。字子端,居黄华山,故自号黄华山主、黄华真逸、黄华老人,熊岳(今属辽宁营口)人。大定进士,官至翰林修撰。王庭筠工诗词,精于书法,擅长绘画,诗书画并称“三绝”。其诗工于造语,风格清隽,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其词以小令为主,善于写景和抒情,风格清疏淡远。有画作《幽竹枯槎图》,词作《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等。著有《黄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词。描绘了衰柳苔径、短亭残阳的萧瑟秋景,勾勒出游子漂泊的孤寂,暗喻归思难抑。全词寓情于景,将仕途失意与故园遥望之痛交织,既流露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深藏怀才不遇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用典:“王粲登临寥落际”一句,运用汉末王粲《登楼赋》的典故:王粲因战乱流寓荆州,投靠刘表却不得重用,登楼远眺时写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悲叹。作者借此典既暗喻自身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境遇,又以“寥落”双关秋景萧瑟与人生孤寂,将羁旅愁思与政治失意融为一体。“紫蟹黄柑”暗引晋代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借秋日风物劝归之意,表面写归隐之念,实则隐含对官场倾轧的厌倦,使思归之情更具历史厚重感。化用:“故国三千里”化用张祜《宫词》原句:唐代宫女被深锁宫闱,隔绝故土二十年,道尽禁锢之悲。词人反其意而用之,以“三千里”暗喻半生漂泊,将宦游羁旅的苍凉与故园遥望的怅惘交织,倍增身世浮沉之叹。双关:“王粲登临寥落际”,“寥落”一词双关。既描绘出王粲登楼时所见秋景的萧条冷落,又暗示词人自身仕途不顺、人生孤寂的境遇,将景的寂寥与人的落寞相勾连,表意含蓄而深沉。情景交融:“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栏干,故国三千里”,衰败的柳树、满地青苔,是眼前实景,“十二栏干”“故国三千里”融入思乡之情。景中蕴情,情因景生,将羁旅之愁、怀乡之思与秋景融为一体。烘托:“短亭依旧残阳里”,短亭常是离别象征,残阳渲染出凄清氛围。以这样的景烘托词人漂泊在外、时光流逝却归期难觅的愁苦与无奈,让愁绪在景物渲染下更显浓郁。以景结情:“雁飞不断天连水”,以大雁不断南飞、水天相连之景收尾。既展现出空间的辽阔,又借大雁引发思乡之情,将词人的思归之情融入此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开篇以萧瑟荒芜的景致为引,暗合词人内心郁结的悲凉心境。枯槁的柳枝本已自带寂寥之意,更兼遍地青苔蔓生,更显荒芜。漂泊异乡的游子面对这般苍凉景象,对故园亲眷的思念愈发浓烈。词人以“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的意境传达这份愁绪,其中蕴含着深重的怅惘。“十二阑干”既是实指庭院回廊,更隐喻着家庭温情。《西洲曲》中“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的描写,恰与词人魂牵梦萦的妻儿形象相呼应。“故国三千里”语出唐代张祜《宫词》,原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本为宫女抒发幽闭深宫、远离故土之痛。词人巧妙将自己的宦海浮沉与宫女境遇相类比,表面写空间距离之遥,实则暗指时间流逝之长。暮年回首,宦游半生南北辗转,“矣”字中凝结着对人生迟暮的喟叹与无奈。下句“南去北来人自老”化用杜牧诗意,道尽漂泊者的沧桑况味。“短亭依旧残阳里”勾勒出欲归不得的惆怅。古制五里设短亭,十里立长亭,既是旅途休憩之所,亦是亲友送别之地。“依旧”二字暗含物是人非的苍凉,韶华已逝如西沉残阳,而游子仍在羁旅漂泊。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暗藏典故,方岳“白鱼如玉紫蟹肥”与黄庭坚“尘思黄柑洞庭霜”皆以秋令风物寄兴。词人更化用晋代张翰见秋风起而思莼鲈、弃官归隐的典故,暗示归思背后另有深意。其思归之情不止于故园风物,更蕴含政治失意的苦闷。“王粲”句中“寥落”二字双关,既指建安七子王粲滞留荆州时的乡愁,亦暗合词人自身遭际。这位文士虽曾受金章宗赏识,却屡遭贬谪:任翰林修撰期间卷入赵秉文案被杖责免职,后贬为郑州防御判官,仕途坎坷更甚王粲,怀才不遇之慨与思乡之情交织叠加。结句“雁飞不断天连水”以水墨画般的意境收束全篇,将归思表达得既深沉绵长又辽阔无垠。陆游"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就得过中原"的浩叹在此得到呼应,词人借鸿雁意象抒发着超越时空的羁旅之思。这种跨越千里的文化共鸣,既是对古典诗词意象的传承,更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深刻诠释,在苍茫天地间勾勒出永恒的游子图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独具特色。一方面,它实现了情景的精妙融合,或情景相生,或寓情于景,以情衬景,做到了句句含景、字字有情。反复品味,便能愈发领略到其中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词人擅于运用典故,凭借巧妙用典,让词意变得更为含蓄深厚、丰富饱满。
# 何等感慨。情景俱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一
上一篇:宋·王奕《回马岭》
下一篇:宋·刘克庄《杂记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