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深深":这个小院很深,
"悄镇日、":整日里静悄悄、
# 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阴晴无据":天气总是变来变去。
# 阴晴无据:指天气忽阴忽晴。
"春未足":春天还没享受够,
"闺愁难寄":女孩子心里的烦恼没人懂,
# 难寄:不可靠。
"琴心谁与":也没人一起弹琴。
# 琴心:用琴声表达心意。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曾以琴心打动卓文君,卓文君后与之私逃,结为夫妇。
"曲径穿花寻蛱蝶":她穿过花丛找蝴蝶,
# 蛱蝶:蝴蝶的一种。其翅膀腹面暗淡,像是枯叶一般,或者更为苍白。
"虚阑傍日教鹦鹉":在阑干边教鹦鹉说话。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笑那十三岁少女的腰肢如同杨柳般柔软婀娜。
"东风舞":看着柳枝随风摆动。
"云外月":月亮在云外,
"风前絮":柳絮在风中飘。
"情与恨":她的感情和烦恼,
"长如许":一直这样。
"想绮窗今夜":她想着今晚,
"为谁凝伫":谁会站在窗前等呢?
# 凝伫: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洛浦梦回留佩客":就像梦里和爱人相见,
"秦楼声断吹箫侣":又像吹箫的伴侣不再。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现在黄昏了,杏花有点冷,
"廉纤雨":还下着细雨。
# 廉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南宋文学家
岳珂(1183~1234?),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开禧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司农少卿、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等职,官至户部尚书、八路制置茶盐使。他生平好收藏、精鉴赏、工诗文,为辛派词人。其诗轩爽磊落,气格可观,涉及时事的作品多发愤激烈,情见乎辞。著有《金陀粹编》,为其祖父岳飞辩冤。另有《桯史》《愧郯录》《宝真斋法书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哀怨词。词的上片,描摹了女子在春日思念男主人公的情状;词的下片,表达了凄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洛浦梦回留佩客”运用了曹植《洛神赋》中曹植与洛神在洛水相遇的典故。传说曹植在洛水遇见洛神,洛神解下玉佩相赠。这里借指男女之间的爱情离合,暗示词中主人公与爱人曾经有过美好的相遇和离别。比喻:“云外月”,喻心期阻隔,情人不得相见;“风前絮”,喻愁恨之绵绵不断。想象:“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这是词人的想象之语。词人设想在今夜,远方的爱人或许会在华丽的窗前,久久伫立,凝望着远方,不知在为谁而等待。通过这种想象,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相思之情,拓展了词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通篇以虚拟之笔,细腻勾勒出女子在春日对男主人公的深切思念。尽管是想象之景,却描摹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那画面如在眼前,历历可辨,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情思的世界。开篇,作者着墨于女子独居的环境。那是一方幽深静谧的小小院落,仿佛被时光遗忘。由于情人的远行,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深闺,如今日间气氛空寂得让人难以忍受,寂静仿佛凝固在了每一寸空气中。更添烦闷的是,正值春日,天气就像孩童的脸,说变就变,冷暖阴晴毫无规律可循。这变幻莫测的天气,就如同女子思念情人时起伏不定的心绪,内心的烦乱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中愈发浓烈。天气之变,实则暗喻女子心境,含蓄而深刻。一句“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由景自然过渡到情,直白地道出女子心中的幽怨。琴心,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以琴心挑之。”此处作者站在女子的角度设想,深闺寂寥,无处倾诉心事。在这大好春昼,她该怎样排遣满心的愁怨呢?接着,作者的笔触从抒情转向叙事。“曲径”“虚阑”二句,对仗工整且流畅自然,进一步刻画了女子此刻的无聊心境。抒情男主人公想象着,他的情人百无聊赖,为了打发光阴,她开始寻找一些游戏。她时而轻盈地在幽曲的花径中穿梭,追逐扑捉翩翩起舞的蝴蝶;时而斜倚着栏杆,在温暖的阳光下教鹦鹉学说人话。然而,这一切努力都未能将忧愁从她心头驱散。有时,她不经意地抬头,只见院中杨柳枝条在春风中肆意飞舞,这又勾起了她无数的思绪。词的上片末尾,“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一句,含义深远。女子看到那婀娜多姿的杨柳在春风中自在摇曳,恰似十三岁的小女孩无忧无虑地扭腰起舞。然而,一个“笑”字,却蕴含着女子复杂的心境。这笑,是她因物兴感,看到杨柳的张狂轻浮之态而引发的感慨。可这看似轻松的“笑”背后,实则体现出她内心的烦乱。她或许觉得杨柳的无忧无虑,在此刻的自己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与刺眼,而这更凸显出她愁思的无尽。词的下片,将相思之情描绘得愈发凄婉动人,如泣如诉,令人动容。过片连用的四个三字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子黄昏之后所陷入的孤苦愁闷。此处在修辞上独具匠心,作者运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云外高悬的明月,象征着男女双方心期阻隔,情深却不得相见;风中飘转的柳絮,则寓意着女子心中那绵绵不绝、无休无止的愁恨。这四句文字,仿若一幅细腻的画面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仿佛真切地看到女子在春夜中独坐空闺,眉眼间满是哀愁,低声如泣如诉的模样。“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这两句,精准地刻画出在这样孤寂的夜晚,女子悄然伫立窗前,满心都是相思之苦,而这份情思比往日更加深沉、更加煎熬的情态。此处作者出以问句,看似是对女子心境的疑惑,实则饱含了多情男主人公对女方的无限关切与深情。这两句不仅是全篇情感的高潮所在,更堪称抒情的“词眼”。一个“想”字,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笼罩了前后文,将男女双方的心境紧密地关联在一起。有了这二字,便点明了前文诸多关于女子春日思念的描写,并非是眼前的真实景象,而是“今夜”男主人公在心中的想象与牵挂。也正因有了这二字,词作才得以从虚拟与悬想巧妙地过渡到对男主人公实写,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其一往情深、不可遏制地相思心理。“洛浦”与“秦楼”这两句,紧承“想”字展开,巧妙地借助两个典故,抒发了作者怀想情人却无缘相会的锥心之痛。前一句“洛浦”之典乃是正用,描绘出作者梦中所见与情人相会的美好场景,然而梦醒之后,一切皆成泡影,徒留满心的失落与惆怅;后一句“秦楼”之典则是反用,用情侣成双成对在秦楼相会的幸福画面,反衬出自己与情人天各一方的凄惨现实,更凸显出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篇末“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细雨)”一句,以细腻的景物描写收束全篇。词人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暮春黄昏之景,那杏花在料峭的寒意中颤抖,细雨如丝般纷纷扬扬地洒落,满目皆是令人肝肠寸断的景象。作者将无限的哀愁幽怨,融入这春日黄昏的景色之中,让愁绪与景致相互交融,愈发显得哀感顽艳,韵味悠长,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慷慨悲歌,豪情万丈,可以入词;小桥流水,亦能成词。”这首词,以婉转柔美的曲调,演绎出男女之间那份幽微而缠绵的私情。细品此词,虽用大量笔墨描绘一位女子的情态与心境,但细细探究便会发现,作品的核心主旨实则是展现爱恋这位女子的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中的女子形象,恰似梦幻泡影,仅存在于男子的心中想象里。这一巧妙的构思,堪称此词的精妙所在。从整体来看,全词将情与景高度融合,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风格沉郁顿挫,用语典雅精丽,字里行间流淌着古韵,每一字每一句皆经过精心雕琢,却又不失自然流畅之态。
# 作《满江红》作者,多抚世感怀。倦翁乃倚高亢之调,写掩饰之意。
近代余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全篇虚实相间,情景交融,章法穿插变化,风格抑郁顿挫,用典典雅精丽,不失为一篇佳作。
现代刘扬忠《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