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弱冠之年":我二十岁时,
# 弱冠之年:古时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故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随牒江东漕闱":参加江南东路漕司的牒试。
# 随牒江东漕闱:指参加江南东路漕司所举办的牒试。牒试相当于省试,参加者为官员子弟。
"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曾与友人在闲暇时备酒登上高楼。
"不惟钟阜、":不仅钟山、
# 钟阜:即钟山。
"石城之胜":石头城的美景,
# 石城:即石头城。钟阜、石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班班在目":历历在目、明朗清楚,
"而平淮如席":而且淮河平静无浪,像是席子一样,
"亦横陈樽俎间":也仿佛横陈在酒杯之间。
# 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物。
"既而北历淮山":我还向北游历了淮山,
"自齐安溯江泛湖":从齐安沿江而上,泛舟洞庭湖,
# 齐安:黄州的古称。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
"薄游巴陵":泛游了巴陵郡,
# 巴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
"又得登岳阳楼":又登上了岳阳楼,
"以尽荆州之伟观":看尽了荆州所有的雄伟风景。
"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孙权、刘备如虎之雄视遗迹的场景依然在眼前,
"山川草木":山河草木,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洎回京师":到了京师,
# 洎:及,到。
"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有一天前往丰乐楼去看西湖之景。
# 丰乐楼:在临安丰豫门外。原名众乐亭,后改为耸翠楼。宋徽宗宣和年间改称丰乐楼,为杭州著名的酒楼之一。,诣:往,到。
"因诵友人":因为诵读了朋友“
"东南妩媚":东南妩媚,
"雌了男儿":雌了男儿”
"之句":的句子,
"叹息者久之":人们叹息了许久。
"酒酣":酒醉后,
"大书东壁":往东边墙壁上大肆挥毫,
"以写胸中之勃郁":写出胸中郁闷之气。
"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正值理宗嘉熙四年秋季的下旬。
# 下浣:下旬。,嘉熙庚子:即理宗嘉熙四年(1240)。
"记上层楼":曾记得,年少时远游各地,登建康的高楼,
"与岳阳楼":与湖南岳阳楼,
"酾酒赋诗":饮酒赋诗的兴致。
"望长山远水":望连绵高山和远去的江水,
"荆州形胜":显示出荆州的优越地势,
"夕阳枯木":看落日余晖映照枯黄的树木,
"六代兴衰":不禁感叹六朝的兴盛与衰退。
"扶起仲谋":应扶起孙权,
"唤回玄德":唤回刘备,
"笑杀景升豚犬儿":把刘表的猪狗儿都笑个死。
# 景升:东汉末刘表,字景升,曾任荆州刺史。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见《三国志·吴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
"归来也":回到京师临安,
"对西湖叹息":面对着西湖叹息,
"是梦耶非":这是在做梦不是?
"诸君傅粉涂脂":诸君只顾涂抹脂粉百事不问,
"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就连南北战争都不知。
"恨孤山霜重":恨孤山的白霜太厚,
"梅凋老叶":使梅花凋零老了叶子,
"平堤雨急":平堤上的雨下得太急,
"柳泣残丝":使柳条衰残像在哭泣。
"玉垒腾烟":垒山烽烟腾起,
# 玉垒腾烟:“玉垒”三句:说四川及淮河地区都有战事。嘉熙二年(1238),蒙古军攻下寿州和泗州,又围攻庐州。嘉熙三年(1239),蒙古军进攻成都。玉垒:玉垒山,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
"珠淮飞浪":淮河水飞溅恶浪,
# 珠淮:指淮河。《尚书·禹贡》:“淮彝贡靖、珠暨鱼。”
"万里腥风吹鼓鼙":万里腥风送来战鼓声不息。
# 鼓鼙:战鼓。鼙,为骑兵用的小鼓。
"原夫辈":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
# 原夫辈:指文墨之士。原夫,为程试律赋中之起转语助词。
"算事今如此":如今国事已败坏到这般地步,
"安用毛锥":怎用得上文人去耍笔杆子!
# 毛锥:毛笔。《五代史·史弘肇传》载,史弘肇曾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南宋后期辛派词人
陈人杰(1218?~1243),南宋词人。又名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福州长乐(今属福建)人。弱冠之年,在江南东路转运司参加牒试,不第,后漫游江淮。卒时仅二十五六岁,南宋陈容公《龟峰词跋》悼惜他和李贺一样“俱不尽其才而死”。其为人以才气自负,词作大都抒写家国之愤和身世之悲,慷慨悲歌,豪气纵横,直逼稼轩,为南宋后期辛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今传《龟峰词》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豪放风格的爱国词作。词人通过登临怀古的游历感慨,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失望,同时表达了自身抗敌救国的急切心情和积极态度。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美衬丑,“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三句,通过追怀孙权(仲谋)、刘备(玄德)的雄才大略与英雄功业,反衬刘琮(景升)的庸懦无能,既流露对孙、刘的仰慕追思,又借古讽今,暗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对比:“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以嘲弄的口吻写南宋统治阶级只知游山玩水、沉迷声色、不问战事的荒淫腐朽,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恨。这与上次提到的孙权、刘备的志在天下、身体力行是强烈的对比;其次是西湖的自然秋色“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一派萧索凄凉,太令人感伤。这与游建康、巴陵一带所见山河壮丽景象又是一对比,突出国势的衰危。用典:“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三句,巧妙化用《三国志》典故。原典出自曹操评价孙权与刘琮的对比:“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词人以此典自况,将孙权、刘备的雄才大略与刘琮的庸懦投降形成鲜明对比。此处用典暗喻时局,以孙权喻指抗敌志士,刘琮影射向蒙古屈膝的南宋朝廷,既表达对英雄的追慕,又尖锐讽刺了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凸显词人深沉的忧国之思。借景抒情:“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干雨急,柳泣残丝。”这几句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中描写了孤山寒霜打落梅叶、堤岸急雨摧残柳枝的景象。南宋王朝的国运就正像这凋零的梅叶和低泣的柳丝一样风雨飘摇。词人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的是游览的经过。开头“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其中“层楼”是指词人在建康登临的高楼;“酾酒”是斟酒的意思。这几句是词人对自己在江淮、荆湖一带游历时所经历的豪迈场景的总括描写。紧接着的部分则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写“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描绘江山壮丽;二是写“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描写词人在登楼把酒之际,望见钟阜、石城和平淮之间的六朝遗迹所引发的历史感慨。实际上,词人这种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贯穿全词,即使回到京师之后,读到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的词句,也依然叹息不止。前面写“望荆州形胜”,展现出空间上的广阔无垠;后面写“六代兴衰”,追溯出时间上的悠久变迁。空间与时间交织变化,给读者一种开阔辽远的感受,因此显得意趣深长。“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这几句是词人登楼之后见六朝旧迹而思及三国人物,激发出“尚友古人”的感慨。景升是刘表的字,豚犬儿指的是其子刘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中引《吴历》记载,曹操曾见孙权军容严整,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词人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是别有深意的。曹操称赞孙权反抗自己,却鄙视刘琮投降,这正暗指当时宋朝对抗蒙古的局势,词人借此讥刺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这一句由抚今思古回到现实,由人转向物,对“尚友古人”的追怀转而映照眼前现实,也为过片抒发感慨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真正体现了“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的写法。眼见国家危局,烽火连天,而南宋朝廷却依旧沉湎酒色,西湖一带依然是一片歌舞升平。词人直面现实,心有所感,在眼前幻境般的繁华中疑问:“这是梦吗?”随即自醒,又如梦初觉,愤怒斥责当权者的荒唐不堪。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感。下片“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一句,将南宋统治者文弱懦怯、贪图享乐、对国事漠不关心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接着词人借景抒情,用眼前景物来传达内心的愤懑与忧思:“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干雨急,柳泣残丝。”孤山上浓霜沉重,梅叶凋落,苏堤白堤的雨势急骤,柳条低垂如泣,这些景象其实都映照着词人心中的焦虑和悲愤,也暗示着南宋的国运就如这风中残梅、雨中低柳,摇摇欲坠。“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这三句直陈战事的惨烈。玉垒山、淮水之地正遭蒙古军进攻,战火不熄,硝烟四起,鼓角之声,传遍千里。词人身为书生,空怀报国之志,却无从施展,一腔热血无处安放,愤激之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笔端。“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原夫辈”是指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毛锥是毛笔。词人把自己也归入其中,语中带着几分自嘲之意。在这国家危急、社稷飘摇的关头,靠写文章已无济于事,只有弃笔从戎,或许才有一线救国之望。词人这一声质问,表达了他渴望冲锋沙场、挽救国家危亡的心愿。福建人陈容在《龟峰词跋》中曾把陈人杰比作李贺,这个比喻很有眼光,因为他们都怀着一颗想为国征战、死而无憾的赤诚之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虽未加过多修饰雕琢,但环境氛围与作者的激情却展现得鲜明有力,语言遒劲奔放而又自然流畅,即便与宋末刘克庄、刘辰翁等辛派词人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 这首词怀古慨今,熔铸一炉。通过对孙刘遗迹的缅怀,以对比手法谴责了醉生梦死的南宋政风。“腾烟”、“飞浪”、“腥风”、“鼓鼙”,这是对迫在眉睫的危机的紧急的呼号。可是统治集团歌舞依旧不肯悛改。国势遂不可收拾。“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简直是绝望的悲呼了。词义严正,感情激愤,俨然是一篇论政的文字。
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周笃文《宋百家词选》
# 这首词很少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绘,而环境气氛和作者的激情都能鲜明地显现出来,造语遒劲而又挥洒自如,比之宋末刘克庄、刘辰翁等辛派词人似毫不逊色。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蔡厚示《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宋宁宗《题马远踏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