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穷人":诗并不会使人变穷,
"人道得诗":人们常说如果得到优美的诗句,
# 得诗:写出好诗。,人道:有人说。
"胜如得官":胜过得到一个好官职。
# 得官:获得官职。以上二句化用唐郑谷《静吟》诗:“得句胜于得好官。”,胜如:胜于。
"有山川草木":诗人能把山川草木,
"纵横纸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虫鱼鸟兽":还可以让虫鱼鸟兽,
"飞动毫端":游弋在自己的笔端。
# 毫端:笔尖。毫:毫毛。古人写作用毛笔。以上四句是说,好诗能够将自然界的一切景物摹写得栩栩如生。《梅圣俞诗集序》谓诗人“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陈词由此语生发而出。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形成水渠,
# 水到渠成: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光涌禅师》。是说水一流过,渠道自然形成。比喻条件一旦成熟,事情就会成功。
"风来帆速":风一吹过,帆船就会加速,
# 风来帆速:顺风来了,帆船便驶得快。喻意与上句相近。
"廿四中书考不难":想做大官主持二十四考并不难。
# 廿四中书考:唐德宗时,大臣郭子仪“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即任中书令(宰相)二十四年,主持了二十四次对百官的政绩考核。
"惟诗也":只有诗歌,
# 也:语气助词。这里的作用是表示停顿。,惟:只有。
"是乾坤清气":是天地间清高之气的集中表现,
# 清气:古人认为天地间有清、浊二气,清气生成一切美好的事物,浊气则相反。,乾坤:本是《周易》八卦中的两个卦,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乾为阳,象天。坤为阴,象地。合称即指天地、世界。
"造物须悭":因此,造物了主总是吝于给予。
# 悭:吝啬。以上六句是说,机遇顺遂的话,高官久任也不难做到;惟独诗是天地间清气所钟,最美好,最宝贵,上天对此想必分外吝惜,不肯轻易赐人。,造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故称天为“造物”,亦称“造物主”。
"金张许史浑闲":金、张、许、史那些高官贵戚也都很平凡,
# 闲:等闲、寻常。,浑:直、真。,金张许史:西汉时期四个富贵显赫的家族。金日殚家自武帝至平帝朝七世内侍(在皇帝身边供职)。张汤后世自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都是皇帝亲近的侍从官)者十余人。许广汉是宣帝许皇后之父,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娣兄史恭之子,两家都是宣帝朝著名的外戚。分别参见《汉书》中的《金日殚传》《张汤传》《外威传》。
"未必有功名久后看":一时显贵未必有功名经得时间考验。
# 未必有功名久后看:以上二句是说,达官贵人们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见得有多少功名能够留传后世。也可理解为:荣华富贵都不能传至千秋万代,总有衰败的一天。
"算南朝将相":算一算在南朝显赫一时的将相,
# 算:细数。
"到今几姓":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
"西湖名胜":西湖的名胜很多,
"只说孤山":但人们只提及林逋隐居的孤山。
# 只说孤山:以上四句是说,盘点南朝的将相大臣,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而人们谈到西湖的名胜,只提北宋寒士诗人林逋隐居过的孤山。也就是说,富贵功名都是过眼烟云,惟有诗歌和诗人的价值是永恒的存在。
"象笏堆床":就算高官的象笏堆满一床,
# 象笏堆床:是说家族中做大官的人多。《旧唐书。崔义玄传》载,玄宗开元年间,崔神庆之子崔琳等都做大官,逢年过节家族宴会时,“以一榻(即床)置笏,重叠于其上”。象笏:象牙制成的笏(官员朝见皇帝时手捧着的记事板)。
"蝉冠满座":头戴蝉冠的权贵满座皆是,
# 蝉冠满座:指家中来往交际的客人也都是显贵。蝉冠,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员的冠帽上有蝉形装饰。后人遂以“蝉冠”为达官贵人的身分标志。
"无此新诗传世间":他们也不会有诗句流传人间。
"杜陵老":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
# 杜陵老: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曾在长安东南的杜陵(汉宣帝陵)地区居住过,并自称“杜陵布衣”。
"向年时也自":当年也曾处于,
# 向年时:在那个年代。
"井冻衣寒":井冻衣寒无钱无粮不能举火烧饭的困境。
# 井冻衣寒:语本杜甫《空囊》诗:“不爨井展冻,无衣床夜寒。”不爨,即断炊。以上六句用唐代崔琳等人和杜甫构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虽飞黄腾达,却没有好诗传世;后者虽穷困潦倒,诗名却永垂不朽。这是再次重申上文自“金张许史浑闲”到“只说孤山”一段的主旨。自汉、南朝、唐至宋都点到,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此外,强调杜甫当年也自寒苦,隐有对本人的贫困状况聊自宽慰的意味。
南宋后期辛派词人
陈人杰(1218?~1243),南宋词人。又名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福州长乐(今属福建)人。弱冠之年,在江南东路转运司参加牒试,不第,后漫游江淮。卒时仅二十五六岁,南宋陈容公《龟峰词跋》悼惜他和李贺一样“俱不尽其才而死”。其为人以才气自负,词作大都抒写家国之愤和身世之悲,慷慨悲歌,豪气纵横,直逼稼轩,为南宋后期辛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今传《龟峰词》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评论诗歌和诗人的词。该词论证了“诗不穷人”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与推崇和对世俗权贵及功名的轻视态度,体现词人对诗歌纯粹价值的坚守。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将作诗与作官对比,突出诗人得诗的价值高于得官,肯定诗人价值。“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把南朝腐朽士族与隐士林逋对比,表明权贵虽一时显赫,但功名短暂,而诗人创作的精神财富能长久流传,抒发对权贵的蔑视,突出诗人价值。化用:“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化用唐郑谷《静吟》中“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一句,表达出诗歌价值高于官职的观点,借用前人之语,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化用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一句,展现出诗人笔下世界的丰富性与灵动性。用典:“金张许史”,是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都曾权倾一时,诗人借此指出权贵虽一时风光,但功名难以持久。“南朝将相”,则是借用南朝宋齐梁陈时王、谢、庾、顾等大族轮流执政的典故,暗指南宋权贵终将被唾弃。“西湖孤山”,借用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留下众多诗篇使孤山成名的典故,强调诗歌对人文景观的影响及诗人的价值。“杜陵老”,以杜甫为典,杜甫虽生活贫困,却留下丰厚精神财富,突出诗人价值不受物质境遇限制。比喻:“水到渠成”描绘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风来帆速”刻画风一吹来,帆船快速前行,词人将那些获取高官厚禄之人的过程,比作“水到渠成,风来帆速”,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些人达到高位的顺利。反衬:“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表明达官贵人获高位不过是时运凑巧,并非凭借自身卓越才能,进而反衬出诗人获得诗才、创作出优秀诗篇的难得,突出诗歌创作成就相比达官显贵获取高位,更具价值与难度。首尾呼应:开头“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肯定诗人价值,结尾“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以杜甫为例,再次强调爱国忧民诗人的价值,与开头呼应,表明作者对诗人价值的推崇始终如一。
3. 分段赏析
上阕:“诗不穷人”,词人直接表明,诗歌并不会让诗人贫困,“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化用唐郑谷《静吟》中“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之意,认为获得一首佳作,远比谋得官职更为可贵。开篇简洁明快,将作诗与为官对比,以得诗胜于得官,高度肯定了诗人的价值,展现出古代文人投身诗文创作时那份执着的追求与真挚的热爱。“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这四句化用欧阳修之语,生动描绘出诗人心中蕴藏着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笔下能够驱遣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世间万物皆能融入诗篇之中。“纵横”与“飞动”二词,将山川草木的郁郁生机与虫鱼鸟兽的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在世俗眼光里,那些位极人臣者令人钦羡,即便在正统史家眼中,能获此成就也实属不易。然而,词人巧用“水到渠成,风来帆速”这两个浅近却生动的比喻,意在表明这些人能累至高官,不过是时运使然罢了。名垂千古的忠臣良将尚且如此,其余平庸之辈就更不值一提了。词人这般描写,实则是为了反衬诗人的难能可贵,并进一步深化为官与作诗之间的对比。紧接着,词人抛出疑问:究竟何物比为官更难?随后自答:“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认为文章因作者气质各异,可分为清浊二体。在此,词人将秉持沉浊之气者排除在诗人行列之外,坚信诗乃天地间清气的凝聚,故而造物者吝于轻易赋予。言外之意,诗才极为难得,唯有超脱世俗的庸常之气,方能汲取天地间的清气,创作出清新脱俗的诗篇。词人将诗歌创作与天地间的浩然清气紧密相连,实则是对诗人的价值的极致推崇。下阕:笔锋一转,从世间权贵不足为贵说起。“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金日磾、张汤之后代,与许氏、史氏外戚交好,在西汉宣帝时同为显贵,这四大家族,或居高位,或为皇亲,一度权倾朝野,令众人艳羡不已。但词人却以“浑闲”二字,将这些大人物视如平常,全盘否定。“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此句将历史上的权贵与诗人进行鲜明对比。“南朝”涵盖宋齐梁陈,彼时将相多出自腐朽衰败的高门士族,王、谢、庾、顾等几大姓氏轮番把持国政,都曾威风凛凛。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些豪门大族的记忆已然模糊。此处表面上谈论的是古代权贵,实则暗指南宋王朝那些如史弥远、贾似道之流的权贵奸佞。他们或已死,或正气焰嚣张,令世人敢怒而不敢言。但词人坚信,他们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与之相反,宋初那位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林逋,虽无显赫“功名”,却因不慕荣华富贵,留下诸多清新雅致的诗篇,而被后人铭记于心,他的居所也成为西湖名胜,为湖山增添了无尽魅力。词人借此赞美了创造精神财富的诗人,同时极力贬抑富贵荣华与功名利禄,将对权贵的蔑视之情抒发得畅快淋漓。至此,词人意犹未尽。“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此句表明,贵族之家虽能为子弟谋取高官厚禄,传承财富权势,却无法赋予他们济世之才,更无法让他们留下传世的诗篇,创造出真正的精神财富。写到此处,词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他引出了最能让诗人引以为傲的杜甫。“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杜甫,这位诗国的圣人,为世人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一生心系国家命运与人民疾苦。然而,他自己却常常饱受饥寒之苦,子女冻饿夭折,最终自己也在贫病交加中离世。词人所举诗句,源自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时,即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所作的《空囊》,其中“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生动描绘了他当时无衣无食的困境。与杜甫同时代,有多少飞扬跋扈的“五陵年少”、公侯卿相,甚至风流天子,如今都已被人们遗忘。但这位曾“留得一钱看”的诗人,却凭借其美妙诗篇,在宋代就备受尊崇(宋有人将杜甫比作集大成的孔子),受到众多诗人敬仰。词人以这位诗国的权威,压倒了封建社会中以富贵权势为依托的权威,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随后戛然而止。这三句不仅与词的开篇相互呼应,更表明词人尊崇的正是像杜甫这样爱国忧民的诗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诗歌作用的深刻见解,论述了诗人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抒发了他在饥寒交迫中依然坚持创作的执着情怀。词人对权贵的贬斥,愈发衬托出其坚守自我的坚定决心。全词洋溢着为诗歌创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出“贫贱不能移”的豪迈气概。词的基调高亢激昂,气势雄浑磅礴,笔意跌宕起伏。词人将诗人与权贵反复对比,层层递进,权贵形象愈发不堪,“二十四考中书”的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确为国家栋梁;“金张许史”则半是功臣、半为外戚,较之郭子仪又逊一筹;南朝将相多腐朽无能,能安邦定国者寥寥无几;而那些凭借祖先荫庇而飞黄腾达的纨绔子弟,更是不值一提。与之相对,用于对比的诗人形象则从普通诗人,到隐逸山林的林逋,再到杜甫,逐步升华,愈发鲜明地突出了主题。词人在用词上极为精准恰当,对郭子仪这样的功臣,仅称达到其成就“不难”,点出客观条件;对“金张”等人用“浑闲”,尽显轻视之意;对“南朝将相”用“算”字,蕴含“何足算也”的不屑;对贵族子弟则直接予以否定。由此可见,此词修辞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却极具表现力。词人借这首词,阐述了自己对诗歌作用的见解,深入论述了诗人的地位,同时也倾诉了自己在饥寒穷困中坚守创作的执着之情。
# 这是一首贬低功名富贵,推崇诗歌文章的词。官禄地位能显赫一时,得之不难。文采风流世间永恒,得之不易。将二者作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抑扬自显。
不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关立勋《宋词精品》
上一篇:宋·黄机《清平乐·西园啼鸟》
下一篇:宋·史铸《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