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shī
qióng
rén

朝代:宋作者:陈人杰浏览量:2
shī
qióng
rén
rén
dào
shī
shèng
guān
yǒu
shān
chuān
cǎo
zòng
héng
zhǐ
shàng
chóng
niǎo
shòu
fēi
dòng
háo
duān
shuǐ
dào
chéng
fēng
lái
fān
niàn
廿
zhōng
shū
kǎo
nán
wéi
shī
shì
qián
kūn
qīng
zào
qiān
jīn
zhāng
shǐ
hún
xián
wèi
yǒu
gōng
míng
jiǔ
hòu
kān
suàn
nán
cháo
jiàng
xiàng
dào
jīn
xìng
西
míng
shèng
zhǐ
shuō
shān
xiàng
duī
chuáng
chán
guān
mǎn
zuò
xīn
shī
chuán
shì
jiān
líng
lǎo
xiàng
nián
shí
jǐng
dòng
hán

译文

诗并不会使人变穷,人们常说如果得到优美的诗句,胜过得到一个好官职。诗人能把山川草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还可以让虫鱼鸟兽,游弋在自己的笔端。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形成水渠,风一吹过,帆船就会加速,想做大官主持二十四考并不难。只有诗歌,是天地间清高之气的集中表现,因此,造物了主总是吝于给予。金、张、许、史那些高官贵戚也都很平凡,一时显贵未必有功名经得时间考验。算一算在南朝显赫一时的将相,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西湖的名胜很多,但人们只提及林逋隐居的孤山。就算高官的象笏堆满一床,头戴蝉冠的权贵满座皆是,他们也不会有诗句流传人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当年也曾处于,井冻衣寒无钱无粮不能举火烧饭的困境。

逐句剖析

"诗不穷人":诗并不会使人变穷,

"人道得诗":人们常说如果得到优美的诗句,

# 得诗:写出好诗。,人道:有人说。

"胜如得官":胜过得到一个好官职。

# 得官:获得官职。以上二句化用唐郑谷《静吟》诗:“得句胜于得好官。”,胜如:胜于。

"有山川草木":诗人能把山川草木,

"纵横纸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虫鱼鸟兽":还可以让虫鱼鸟兽,

"飞动毫端":游弋在自己的笔端。

# 毫端:笔尖。毫:毫毛。古人写作用毛笔。以上四句是说,好诗能够将自然界的一切景物摹写得栩栩如生。《梅圣俞诗集序》谓诗人“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陈词由此语生发而出。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形成水渠,

# 水到渠成: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光涌禅师》。是说水一流过,渠道自然形成。比喻条件一旦成熟,事情就会成功。

"风来帆速":风一吹过,帆船就会加速,

# 风来帆速:顺风来了,帆船便驶得快。喻意与上句相近。

"廿四中书考不难":想做大官主持二十四考并不难。

# 廿四中书考:唐德宗时,大臣郭子仪“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即任中书令(宰相)二十四年,主持了二十四次对百官的政绩考核。

"惟诗也":只有诗歌,

# 也:语气助词。这里的作用是表示停顿。,惟:只有。

"是乾坤清气":是天地间清高之气的集中表现,

# 清气:古人认为天地间有清、浊二气,清气生成一切美好的事物,浊气则相反。,乾坤:本是《周易》八卦中的两个卦,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乾为阳,象天。坤为阴,象地。合称即指天地、世界。

"造物须悭":因此,造物了主总是吝于给予。

# 悭:吝啬。以上六句是说,机遇顺遂的话,高官久任也不难做到;惟独诗是天地间清气所钟,最美好,最宝贵,上天对此想必分外吝惜,不肯轻易赐人。,造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故称天为“造物”,亦称“造物主”。

"金张许史浑闲":金、张、许、史那些高官贵戚也都很平凡,

# 闲:等闲、寻常。,浑:直、真。,金张许史:西汉时期四个富贵显赫的家族。金日殚家自武帝至平帝朝七世内侍(在皇帝身边供职)。张汤后世自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都是皇帝亲近的侍从官)者十余人。许广汉是宣帝许皇后之父,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娣兄史恭之子,两家都是宣帝朝著名的外戚。分别参见《汉书》中的《金日殚传》《张汤传》《外威传》。

"未必有功名久后看":一时显贵未必有功名经得时间考验。

# 未必有功名久后看:以上二句是说,达官贵人们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见得有多少功名能够留传后世。也可理解为:荣华富贵都不能传至千秋万代,总有衰败的一天。

"算南朝将相":算一算在南朝显赫一时的将相,

# 算:细数。

"到今几姓":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

"西湖名胜":西湖的名胜很多,

"只说孤山":但人们只提及林逋隐居的孤山。

# 只说孤山:以上四句是说,盘点南朝的将相大臣,到如今已不知更换了多少姓氏;而人们谈到西湖的名胜,只提北宋寒士诗人林逋隐居过的孤山。也就是说,富贵功名都是过眼烟云,惟有诗歌和诗人的价值是永恒的存在。

"象笏堆床":就算高官的象笏堆满一床,

# 象笏堆床:是说家族中做大官的人多。《旧唐书。崔义玄传》载,玄宗开元年间,崔神庆之子崔琳等都做大官,逢年过节家族宴会时,“以一榻(即床)置笏,重叠于其上”。象笏:象牙制成的笏(官员朝见皇帝时手捧着的记事板)。

"蝉冠满座":头戴蝉冠的权贵满座皆是,

# 蝉冠满座:指家中来往交际的客人也都是显贵。蝉冠,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员的冠帽上有蝉形装饰。后人遂以“蝉冠”为达官贵人的身分标志。

"无此新诗传世间":他们也不会有诗句流传人间。

"杜陵老":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

# 杜陵老: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曾在长安东南的杜陵(汉宣帝陵)地区居住过,并自称“杜陵布衣”。

"向年时也自":当年也曾处于,

# 向年时:在那个年代。

"井冻衣寒":井冻衣寒无钱无粮不能举火烧饭的困境。

# 井冻衣寒:语本杜甫《空囊》诗:“不爨井展冻,无衣床夜寒。”不爨,即断炊。以上六句用唐代崔琳等人和杜甫构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虽飞黄腾达,却没有好诗传世;后者虽穷困潦倒,诗名却永垂不朽。这是再次重申上文自“金张许史浑闲”到“只说孤山”一段的主旨。自汉、南朝、唐至宋都点到,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此外,强调杜甫当年也自寒苦,隐有对本人的贫困状况聊自宽慰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诗不穷人》是宋代陈人杰所作的一首词。上阕以欧阳修“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为切入点,融入自身独特感悟,展现出对诗歌由衷的赞美与深刻认知。下阕将达官贵人与贫寒诗人对比,在他看来,那些煊赫一时的金张许史之辈,虽曾权势滔天,却如过眼云烟,抒发了词人对权贵的轻蔑与不屑。全词观点鲜明,情调昂扬,用词考究,展现了一代文人对诗歌的热爱和不向现实低头的豪迈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辛派词人

陈人杰(1218?~1243),南宋词人。又名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福州长乐(今属福建)人。弱冠之年,在江南东路转运司参加牒试,不第,后漫游江淮。卒时仅二十五六岁,南宋陈容公《龟峰词跋》悼惜他和李贺一样“俱不尽其才而死”。其为人以才气自负,词作大都抒写家国之愤和身世之悲,慷慨悲歌,豪气纵横,直逼稼轩,为南宋后期辛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今传《龟峰词》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确切的创作年代尚无法确定。钟嵘于《诗品序》里,将文学创作与作者的坎坷境遇关联起来,致使部分士人将文学创作视为不祥之举。然而,北宋时期,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却反驳了“诗能穷人”这一说法。陈人杰受欧阳修此观点的启迪,又融入自身的感悟,创作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评论诗歌和诗人的词。该词论证了“诗不穷人”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与推崇和对世俗权贵及功名的轻视态度,体现词人对诗歌纯粹价值的坚守。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将作诗与作官对比,突出诗人得诗的价值高于得官,肯定诗人价值。“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把南朝腐朽士族与隐士林逋对比,表明权贵虽一时显赫,但功名短暂,而诗人创作的精神财富能长久流传,抒发对权贵的蔑视,突出诗人价值。化用:​​“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化用唐郑谷《静吟》中“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一句,表达出诗歌价值高于官职的观点,借用前人之语,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化用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一句,展现出诗人笔下世界的丰富性与灵动性。用典:“金张许史”,是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都曾权倾一时,诗人借此指出权贵虽一时风光,但功名难以持久。“南朝将相”,则是借用南朝宋齐梁陈时王、谢、庾、顾等大族轮流执政的典故,暗指南宋权贵终将被唾弃。“西湖孤山”,借用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留下众多诗篇使孤山成名的典故,强调诗歌对人文景观的影响及诗人的价值。“杜陵老”,以杜甫为典,杜甫虽生活贫困,却留下丰厚精神财富,突出诗人价值不受物质境遇限制。比喻:“水到渠成”描绘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风来帆速”刻画风一吹来,帆船快速前行,词人将那些获取高官厚禄之人的过程,比作“水到渠成,风来帆速”,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些人达到高位的顺利。反衬:“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表明达官贵人获高位不过是时运凑巧,并非凭借自身卓越才能,进而反衬出诗人获得诗才、创作出优秀诗篇的难得,突出诗歌创作成就相比达官显贵获取高位,更具价值与难度。首尾呼应:开头“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肯定诗人价值,结尾“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以杜甫为例,再次强调爱国忧民诗人的价值,与开头呼应,表明作者对诗人价值的推崇始终如一。

3. 分段赏析

上阕:“诗不穷人”,词人直接表明,诗歌并不会让诗人贫困,“人道得诗,胜如得官”,化用唐郑谷《静吟》中“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之意,认为获得一首佳作,远比谋得官职更为可贵。开篇简洁明快,将作诗与为官对比,以得诗胜于得官,高度肯定了诗人的价值,展现出古代文人投身诗文创作时那份执着的追求与真挚的热爱。“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这四句化用欧阳修之语,生动描绘出诗人心中蕴藏着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笔下能够驱遣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世间万物皆能融入诗篇之中。“纵横”与“飞动”二词,将山川草木的郁郁生机与虫鱼鸟兽的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在世俗眼光里,那些位极人臣者令人钦羡,即便在正统史家眼中,能获此成就也实属不易。然而,词人巧用“水到渠成,风来帆速”这两个浅近却生动的比喻,意在表明这些人能累至高官,不过是时运使然罢了。名垂千古的忠臣良将尚且如此,其余平庸之辈就更不值一提了。词人这般描写,实则是为了反衬诗人的难能可贵,并进一步深化为官与作诗之间的对比。紧接着,词人抛出疑问:究竟何物比为官更难?随后自答:“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认为文章因作者气质各异,可分为清浊二体。在此,词人将秉持沉浊之气者排除在诗人行列之外,坚信诗乃天地间清气的凝聚,故而造物者吝于轻易赋予。言外之意,诗才极为难得,唯有超脱世俗的庸常之气,方能汲取天地间的清气,创作出清新脱俗的诗篇。词人将诗歌创作与天地间的浩然清气紧密相连,实则是对诗人的价值的极致推崇。下阕:笔锋一转,从世间权贵不足为贵说起。“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金日磾、张汤之后代,与许氏、史氏外戚交好,在西汉宣帝时同为显贵,这四大家族,或居高位,或为皇亲,一度权倾朝野,令众人艳羡不已。但词人却以“浑闲”二字,将这些大人物视如平常,全盘否定。“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此句将历史上的权贵与诗人进行鲜明对比。“南朝”涵盖宋齐梁陈,彼时将相多出自腐朽衰败的高门士族,王、谢、庾、顾等几大姓氏轮番把持国政,都曾威风凛凛。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些豪门大族的记忆已然模糊。此处表面上谈论的是古代权贵,实则暗指南宋王朝那些如史弥远、贾似道之流的权贵奸佞。他们或已死,或正气焰嚣张,令世人敢怒而不敢言。但词人坚信,他们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与之相反,宋初那位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林逋,虽无显赫“功名”,却因不慕荣华富贵,留下诸多清新雅致的诗篇,而被后人铭记于心,他的居所也成为西湖名胜,为湖山增添了无尽魅力。词人借此赞美了创造精神财富的诗人,同时极力贬抑富贵荣华与功名利禄,将对权贵的蔑视之情抒发得畅快淋漓。至此,词人意犹未尽。“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此句表明,贵族之家虽能为子弟谋取高官厚禄,传承财富权势,却无法赋予他们济世之才,更无法让他们留下传世的诗篇,创造出真正的精神财富。写到此处,词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他引出了最能让诗人引以为傲的杜甫。“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杜甫,这位诗国的圣人,为世人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一生心系国家命运与人民疾苦。然而,他自己却常常饱受饥寒之苦,子女冻饿夭折,最终自己也在贫病交加中离世。词人所举诗句,源自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时,即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所作的《空囊》,其中“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生动描绘了他当时无衣无食的困境。与杜甫同时代,有多少飞扬跋扈的“五陵年少”、公侯卿相,甚至风流天子,如今都已被人们遗忘。但这位曾“留得一钱看”的诗人,却凭借其美妙诗篇,在宋代就备受尊崇(宋有人将杜甫比作集大成的孔子),受到众多诗人敬仰。词人以这位诗国的权威,压倒了封建社会中以富贵权势为依托的权威,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随后戛然而止。这三句不仅与词的开篇相互呼应,更表明词人尊崇的正是像杜甫这样爱国忧民的诗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诗歌作用的深刻见解,论述了诗人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抒发了他在饥寒交迫中依然坚持创作的执着情怀。词人对权贵的贬斥,愈发衬托出其坚守自我的坚定决心。全词洋溢着为诗歌创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出“贫贱不能移”的豪迈气概。词的基调高亢激昂,气势雄浑磅礴,笔意跌宕起伏。词人将诗人与权贵反复对比,层层递进,权贵形象愈发不堪,“二十四考中书”的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确为国家栋梁;“金张许史”则半是功臣、半为外戚,较之郭子仪又逊一筹;南朝将相多腐朽无能,能安邦定国者寥寥无几;而那些凭借祖先荫庇而飞黄腾达的纨绔子弟,更是不值一提。与之相对,用于对比的诗人形象则从普通诗人,到隐逸山林的林逋,再到杜甫,逐步升华,愈发鲜明地突出了主题。词人在用词上极为精准恰当,对郭子仪这样的功臣,仅称达到其成就“不难”,点出客观条件;对“金张”等人用“浑闲”,尽显轻视之意;对“南朝将相”用“算”字,蕴含“何足算也”的不屑;对贵族子弟则直接予以否定。由此可见,此词修辞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却极具表现力。词人借这首词,阐述了自己对诗歌作用的见解,深入论述了诗人的地位,同时也倾诉了自己在饥寒穷困中坚守创作的执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贬低功名富贵,推崇诗歌文章的词。官禄地位能显赫一时,得之不难。文采风流世间永恒,得之不易。将二者作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抑扬自显。

不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关立勋《宋词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机《清平乐·西园啼鸟》

下一篇:宋·史铸《寿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