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dīng
yǒu
suì
gǎn
shì

朝代:宋作者:陈人杰浏览量:3
shuí
shǐ
使
shén
zhōu
bǎi
nián
chén
qīng
zhān
wèi
huán
chàng
chén
xīng
cán
yuè
běi
zhōu
háo
jié
西
fēng
xié
dōng
jiāng
shān
liú
biǎo
zuò
tán
shēn
yuán
qīng
jìn
huì
shī
zhī
tán
zhǐ
jiān
shāng
xīn
shì
shì
nián
nián
bīng
zài
zài
fēng
hán
shuō
shuō
zhàn
dōu
nán
suàn
wèi
jiāng
tuó
kān
yàn
ān
tàn
fēng
hóu
xīn
zài
zhān
jīng
shī
shuǐ
píng
róng
jiù
bào
dāng
guān
móu
shì
yóu
zuò
gèng
cán
dēng
chōu
jiàn
kàn
lín
zhōng
xīng
rén
huà
guān

译文

是谁使得中原大地,长久以来沦陷敌手,国土未能收复?惆怅清晨稀疏的星星和残缺的月亮,北方有志之士,如西风中落日,半壁江山,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大好的机会在弹指之间就白白丧失了啊!令人伤心的事情是,年年江河封冻,处处一片凄寒。说求和或者说开战都困难重重,想来未必能在江南安然享乐。可叹的是渴望建功封侯的心还在,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在麒麟阁上,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就不能描绘像我这样的文人吗?

逐句剖析

"谁使神州":是谁使得中原大地,

"百年陆沉":长久以来沦陷敌手,

# 陆沉:无水而沉沦,比喻土地被敌人侵占。借用西晋王衍等清淡误国,使中原沦亡的事。《世说新语·轻诋》记桓温语:“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无水而沉,谓之“陆沉”。言大陆沦陷,关于人事,不由洪水也。

"青毡未还":国土未能收复?

# 青毡:指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恢复。《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这里借譬,重点在“我家旧物”。青毡:喻中原故土,将敌人比作盗贼。典出晋王献之夜卧,小偷入室偷尽其物,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

"怅晨星残月":惆怅清晨稀疏的星星和残缺的月亮,

# 晨星残月:言其稀少,且近没落,与下对句“西风斜日”虽所比早晚不同,实际上是一种意思,皆残局湖山也。

"北州豪杰":北方有志之士,

# 北州:北方州郡。

"西风斜日":如西风中落日,

"东帝江山":半壁江山,已穷途末路。

# 东帝:战国齐王称东帝。比喻穷途末路的南宋。

"刘表坐谈":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

# 刘表坐谈:典故来源于《三国志》。刘备劝荆州牧刘表袭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郭嘉说:“(刘)表坐谈客耳!”

"深源轻进":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

# 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善高谈阔论。曾轻率北伐,结果大败。此处代指朝中草率用兵之将领。

"机会失之弹指间":大好的机会在弹指之间就白白丧失了啊!

"伤心事":令人伤心的事情是,

"是年年冰合":年年江河封冻,

# 年年冰合:“年年冰合”二句:借用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句,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在在风寒":处处一片凄寒。

"说和说战都难":说求和或者说开战都困难重重,

"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想来未必能在江南安然享乐。

# 宴安:《左传》闵公元年记管仲语:“宴安酖毒,不可怀也。”,江沱:代指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

"叹封侯心在":可叹的是渴望建功封侯的心还在,

# 封侯:班超事,见前陆游《诉衷情》。

"鳣鲸失水":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

# 鳣鲸:大鱼。贾谊《吊屈原文》:“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李善注引《庄子》:“吞舟之鱼,砀(荡)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

"平戎策就":虽然怀揣平戎之策,

# 平戎策:即破敌人之策。

"虎豹当关":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

# 虎豹当关:宋玉《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里稍不同,“当关”有把着关的意思,喻谗佞在君侧,妨害进贤之路。

"渠自无谋":当权者虽然无能,

# 渠:他、他们,第三人称。

"事犹可做":但国事尚有可为,

"更剔残灯抽剑看":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

"麒麟阁":在麒麟阁上,

# 麒麟阁:“麒麟阁”三句:汉宣帝号中兴之主,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功臣之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上,表扬其功绩。此句意为: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为国立功,被画到麒麟阁吗?麒麟阁:西汉早年所建,后来汉宣帝画功臣十一人形像于阁上。宣帝在汉称为中兴之主,故下云“中兴人物”。

"岂中兴人物":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

"不画儒冠":就不能描绘像我这样的文人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是宋代陈人杰的一首词。全词紧扣时事,上阕开篇借古喻今,以“陆沉”“青毡”典故痛陈中原沦陷、国土未复的现状,继而以“晨星残月”“西风斜日”等意象,勾勒北方豪杰式微、南宋江山飘摇的危局,并借刘表、殷浩旧事,斥责朝堂空谈误国与冒进失策之弊;下阕直面和战两难的困局,直言江南并非安乐之地,慨叹自身虽胸怀平戎之策、报国之志,却因奸佞当道而难以施展。词中巧用大量历史典故,辛辣讽刺当权者昏庸无谋,深刻揭露南宋朝廷的腐朽与无能。字里行间,既饱含对破碎山河的痛惜、对黎民疾苦的悲悯,更彰显出词人渴望执剑沙场、收复失地、中兴家国的赤子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辛派词人

陈人杰(1218?~1243),南宋词人。又名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福州长乐(今属福建)人。弱冠之年,在江南东路转运司参加牒试,不第,后漫游江淮。卒时仅二十五六岁,南宋陈容公《龟峰词跋》悼惜他和李贺一样“俱不尽其才而死”。其为人以才气自负,词作大都抒写家国之愤和身世之悲,慷慨悲歌,豪气纵横,直逼稼轩,为南宋后期辛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今传《龟峰词》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创作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也就是词名所指的丁酉年。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先前与宋联合灭掉金国的蒙古违背盟约,转而进攻宋朝,宋军屡战屡败,致使蒙古势力扩展到两淮、荆襄等地。到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军队南下,从光州、信阳直逼合肥,南宋朝廷难以抵御,当地民众饱受侵扰,被迫流离失所,此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事抒怀词。借“陆沉”“青毡”等典故及“晨星残月”等意象,痛陈国土沦陷、朝廷腐朽之状,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惜、对朝廷昏庸的讽刺,以及自己报国无门却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本词大量运用比喻,如“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以“晨星残月”喻指北方抗金豪杰如星辰般稀疏黯淡,极写人才凋零之况;“西风斜日,东帝江山”以“西风斜日”喻南宋江山如落日西沉,尽显国势衰颓之态;“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以“冰合”“风寒”喻北方强敌如酷寒侵袭,暗指南宋长期受威胁的严峻处境;“鳣鲸失水”以深海大鱼困于浅滩喻自身壮志难伸的困境;“虎豹当关”以猛兽守门喻奸臣阻塞贤路。这些比喻将时事危难与个人忧愤熔铸于意象,使抽象情感具象可感。开门见山:下片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起句,直接点明宋朝当下和战两难的局势,指出江南并非可安逸享乐之地,不绕弯子地切入对现实困境的分析,继而引出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使论述紧扣时局,开篇即彰显紧迫感与批判性。直抒胸臆:“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直接点明和战两难、南宋不可偏安;“叹封侯心在……虎豹当关”慨叹自己空有报国心与平戎策却遭阻碍;“渠自无谋,事犹可做”直言当权者无谋但国事仍可挽救;“更剔残灯抽剑看”借动作抒奋发图强之志;“麒麟阁……不画儒冠?”以反问表读书人亦能建功的自信。用典:本词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一句,“陆沉”典出《晋书》,西晋王衍任宰相时清谈误国,致使匈奴南侵、国土沦陷,桓温怒斥其为“神州陆沉”的责任人,作者借此斥责南宋当权者的不作为。想象:“更剔残灯抽剑看”,词人想象自己深夜剔亮残灯、抽出宝剑凝视的场景,展现虽身处困境却仍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想象麒麟阁上不仅画武将,也该有儒生肖像,抒发儒生亦可建功立业的豪情,强化报国信念。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说:“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指的是中原大片国土被蒙军占领,久久不得恢复,这究竟是谁的责任?此句理正辞严,大义凛然,这里用《晋书》中两个典故合在一起,极为贴切。“陆沉”是无水而沉沦的意思,比喻土地沦陷。西晋时,王衍任宰相,正值匈奴南侵,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土地,桓温愤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作者通过这个典故来斥责当时南宋当权者。又王献之夜睡斋中,有小偷进到他房里,偷了他所有的东西,献之慢吞吞地说:“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将小偷都吓跑了,这里以“青毡”喻中原故土,将敌方比作盗贼,说国土遭掠夺后没有归还,作者在灵活地反用典故。接着,词由愤慨转为惆怅,对国事局势发表议论。他说,如今北方有志之士已寥寥无几,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如同落日,日子不长了。朝廷里有些人因循守旧,懦怯无能,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则只好说大话,妄取虚名,行事鲁莽轻率,这样转瞬之间便丧失了战胜敌人的机会。“东帝”喻岌岌可危的南宋,战国时,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并不审时度势,后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他在出奔中被杀。“刘表”喻空谈的保守势力,三国时,曹操攻柳城,刘备劝荆州牧刘表乘机袭击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后来悔之莫及。“深源”是东晋殷浩的字,他虽都督五州军事,但只会大发议论,名不符实,曾发兵攻前秦,想收复中原,结果所遣先锋倒弋,弃军仓皇逃命,这里用比草率用兵的冒进者,也是很妥贴的。总之,“刘表”三句,言“坐谈”与“轻进”指的都是贻误战机。“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上阕末了,词情转为忧伤与悲哀。“在在”即处处,“冰合”“风寒”比喻南宋遭北方强敌的不断威胁和进攻,长期苟且偷生,因循寡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恢复故地的机会丧失的必然结果。词中论说时事形势,多不实说某人某事,必用比喻借代,这是由于艺术表现上的需要,要尽量避免用语太过于直白,力求含蓄有味。前面说北地英杰寥寥,南国江山可危,都从衰谢景物取喻,至于借“青毡”“东帝”“刘表”“深源”等典故史事讽今,用意也在于此。下阕作者直抒胸臆,但仍与上阕紧密关连。先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两句过片,出现和不能安、战不能胜的情势。固然是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制,但当道者在和与战问题上,并无良策,只是各执已见,争吵不休,不想真正有所作为,这也使有识之士无技可施。“江沱”指代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语出《诗·召南·江有汜》,“宴安”是享乐安逸的意思,这两句承上启下,下面就说到自己抱负难以实现。“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这是叹息自己空有立功建业的壮志,而身处困境,无用武之地;想上书陈述恢复大计,无奈坏人当道,无人采纳自己的意见。词人接着说,这是当权者无救国才能,没有办法挽救国难,其实,形势并未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国事还可挽救,当勉力图治才是,所以自己深夜里挑灯看剑,仍希望能为国杀敌立功。“封侯”是诗词中的常用语,已成了从军立功的代词,并非真为谋求爵禄。鳣、鲸都是大鱼,如果离开江湖大海,它就会遭蝼蚁所欺,贾谊《吊屈原赋》说:“彼寻常之污渎(臭水沟)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词正用此意。“平戎策”即打败敌人的建议,“虎豹当关”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此。”“渠自无谋”暗用打胜长勺之战的曹刿说过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都用两两对照、扬抑相参的写法,文势跌宕起伏,“封侯心在”是扬,“鳣鲸失水”便抑;“平戎策就”扬,“虎豹当关”抑;“渠自无谋”抑,“事犹可做”扬,恰好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感情起伏不定,而“更剔残灯抽剑看”一句尤为精彩。全词于论中抒情,以这一点睛之笔,统摄以前众多的比喻句,从而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一位深夜不寐,在灯下凝视着利剑、跃跃欲试的年轻爱国志士的英姿,跃然于纸端,此句措词也精警,不逊于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更剔残灯”四字耐人寻味,被重新“剔”亮的,虽说是“残灯”,也可看作是心灵中本来暗淡了的火光。词结尾说:“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于未央宫内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所以作者说,难道只有武将们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读书人(儒冠)的肖像就不能画在麒麟阁上吗?杜诗曰:“儒冠多误身”,对此种不合理说法,作者显然不甘心为此,故而要大声责诘。词的情绪由伏而起,最后再变而为亢奋激扬,坚信此生尚可大有作为。

4. 作品点评

全词笔力雄健,豪情激荡,意境沉郁深远,生动勾勒出一位心怀抱负、誓欲扭转乾坤、收复失地的志士形象,读之令人感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鳇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击当权者的无能衰败。全词前后呼应,气势磅礴,表现出一股救国于危难之中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不详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高玉春《宋词鉴赏大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落鸿》

下一篇:宋·张炎《新雁过妆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