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èr
bǎi
líng
shǒu
bǎi
shí
liù

朝代:宋作者:释正觉浏览量:3
lái
wèn
jīng
shēng
qiān
juàn
chén
zhōng
chū
sān
shì
cóng
kǒu
shēng
tiān
qīng
níng
kōng
yíng
luó
luò
qiáo
tài
píng

译文

轻声细语前来询问这部经书,众多的经卷从尘世之中产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依靠人们的口传播教义而得以传承诞生。天得到 “一” 因而清明,地得到“一”就变得安宁。虚空无所依靠啊,山谷也不会盈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夕阳西下,渔夫和樵夫唱着歌赞颂太平。

逐句剖析

"来问此经低声":轻声细语前来询问这部经书,

"大千卷自尘中出":众多的经卷从尘世之中产生,

"三世佛从口里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依靠人们的口传播教义而得以传承诞生。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 “一” 因而清明,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一”就变得安宁。

"空无依兮谷不盈":虚空无所依靠啊,山谷也不会盈满。

"摩诃般若波罗密":摩诃般若波罗蜜,

"落日渔樵歌太平":夕阳西下,渔夫和樵夫唱着歌赞颂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五十六)》为北宋僧人释正觉所作偈颂。此诗开篇以“来问此经低声”营造出庄重氛围,暗示经卷的神圣。“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体现佛法源于尘世且靠言语传承。引用“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强调道(一)对天地的重要性,“空无依兮谷不盈”展现佛教空性观念。结尾“摩诃般若波罗密”点明主旨智慧,“落日渔樵歌太平”描绘祥和场景,将宗教哲理与世俗生活融合,表达佛法与世间和谐共生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来问此经低声,大千卷自尘中出,三世佛从口里生”:开篇“来问此经低声”营造出神秘、庄严的氛围,表现出对经卷的敬畏。“大千卷自尘中出”表明众多经卷虽蕴含高深佛法,却源于尘世,暗示佛法与世俗生活的关联。“三世佛从口里生”强调佛法的传承依靠言语传播,突出口传心授在佛教传承中的重要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空无依兮谷不盈”:引用经典语句阐述深刻哲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说明道(一)是天地清明安宁的根本,体现了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思考。“空无依兮谷不盈”体现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即虚空虽无所依靠,但有其自身的特性,山谷也不会因追求盈满而违背自然之道,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密,落日渔樵歌太平”:“摩诃般若波罗密”点明佛教的核心智慧——大智慧到彼岸,引导人们追求解脱和觉悟。“落日渔樵歌太平”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将宗教哲理与世俗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佛法与世间和谐共生、人们在佛法庇佑下享受太平的美好愿景,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汝鐩《溪上》

下一篇:宋·蒲寿宬《山中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