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huā

朝代:唐作者:薛能浏览量:1
huó
shēng
xiāng
liú
shǒu
zhōng
jìn
qīng
lóu
shuí
zhī
yàn
xìng
zhōng
xiāng
luàn
xiàng
chūn
fēng
xiào
xiū

译文

花儿颜色鲜活、香气浓郁,堪称第一流,被移到了靠近青楼的地方。谁知道它艳丽的本性终究辜负了期待,在春风中胡乱地笑个不停。

逐句剖析

"活色生香第一流":花儿颜色鲜活、香气浓郁,堪称第一流,

"手中移得近青楼":被移到了靠近青楼的地方。

# 青楼:富贵人家的闺阁。

"谁知艳性终相负":谁知道它艳丽的本性终究辜负了期待,

"乱向春风笑不休":在春风中胡乱地笑个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杏花》乃唐代诗人薛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独特视角,截取青楼女子折杏花自娱的生活片段,前两句写杏花鲜活香艳被移至青楼旁,后两句叹其艳丽本性辜负人意,乱笑春风。诗的表面围绕杏花展开,实则塑造了一群饱受侮辱与损害的妇女形象,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如杏花般转瞬即逝的惆怅,以及对薄命红颜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薛能(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六年进士,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方镇从事、侍御史及都官、刑部员外郎等职。僖宗时,任忠武节度使,兵变时被杀。薛能耽癖于诗,日赋一章,平生作诗逾千篇,多寄酬题咏之作。其诗多写日常生活,吟咏与友人唱和,部分涉及现实政治题材。他尤擅作近体诗,常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如诗中多处提及“闲”字,表达自己潇洒、超脱之情怀。有《薛许昌集》10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物喻人诗。描绘了青楼女子折杏花自娱的场景,以杏花喻薄命红颜,体现出她们被侮辱损害的处境,营造出一种美好易逝的感伤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惆怅,以及对薄命红颜不幸命运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正衬:“手中移得尽青楼”一群青楼女子踏青游春归来,皆折取杏花,“尽”字表明青楼女子们无一不喜爱杏花,通过描写她们对杏花的热衷以及折花之后欢快嬉闹的情景,从侧面衬托出杏花自身的美丽动人。以人的反应来凸显杏花之美,这种衬托手法使杏花的魅力更为生动可感,让读者能从女子们的喜爱之情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杏花的迷人之处。想象:“乱向春风笑不休”一句借助想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诗人想象杏花儿在失掉色香后,被青楼女子漫不经心地抛撒,随着春风四处飘落,有的落在路旁,有的浮在水上,有的飞到荒野,有的碾于泥中。这一想象不仅描绘出杏花飘零的凄惨景象,更与前文青楼女子折花时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结合“笑不休”,仿佛能看到青楼女子早已忘掉刚才折花的喜爱与失去色香的不快,依旧一路春风得意、笑语欢歌,而杏花却在她们的笑声中结束短暂生命。这种想象拓展了诗歌的画面感,深化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句“活色生香第一流”从正面着力描绘杏花的娇艳色泽与馥郁芳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杏花蓬勃的青春活力。句中“活”与“生”这两个形容词,运用得精妙绝伦,生动且形象,极易引发读者诸多联想。那满树绽放的杏花,鲜嫩娇美,浅白中晕染着粉红,让人真切领略到万物复苏的春日之美;而四溢的花香,扑鼻而来,又使人仿若能触摸到生命跃动的脉搏。由此,让人由衷信服:于百花争艳的春光中,杏花实至名归为“第一流”。第二句“手中移得尽青楼”描绘出一群青楼女子踏青归来的场景。她们游春途中,随手折下杏花,斜插于鬓间,一路追逐玩闹,笑语盈盈。一个“尽”字,尽显青楼女子对杏花的喜爱,无一例外。诚如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言:“诗人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此句正是借由刻画青楼女子对杏花的钟情以及折花后的欢快之态,侧面烘托出杏花本身的绰约风姿。第三句“谁知艳性终相负”诗人以青楼女子的口吻,嗔怪杏花过早失去艳丽之色与芬芳之味,好似辜负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时巧妙呼应首句,其间隐含着诗人无尽的喟叹。这仿佛在告诫:随意攀折花枝,终究会致使其过早凋零,又怎能反过来埋怨它薄命呢?末句“乱向春风笑不休”杏花失却色香,也随之失去了人们的怜爱。青楼女子们在归途中,漫不经心地将枯萎的杏花随意抛洒。那些可怜的杏花,在骀荡的春风中四处飘零:有的落在路旁,有的浮于水面,有的飞至荒野,有的碾作尘泥。而这些踏春而归的女子,似乎早已忘却方才的些许不快,依旧一路春风满面,欢声笑语不断。杏花在青楼女子的阵阵笑声中,终结了短暂的生命,短诗也于此骤然收笔。在这一连串绵延不绝的笑声里,诗人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回味与思索。

4. 作品点评

诗人并未将心中之意直接道出,而是巧妙地让读者于青楼女子清脆的笑声中自行品味,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在历代诗话中,众多评论家对薛能的诗作大多持贬抑态度,鲜少赞誉。不过,大家却一致认可他的七绝作品多有精妙之处,这首《杏花》无疑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下一篇:唐·同谷子《五子之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