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髻云鬟宫样妆":歌女高髻云鬓、玉质艳妆,
# 高髻云鬟:一作发鬓梳头,一作䰀鬌梳头。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
"春风一曲杜韦娘":在席间唱起声声《杜韦娘曲》。
# 杜韦娘:杜韦娘原是唐歌女名,唐教坊用作曲名。,一曲:一首乐曲。
"司空见惯浑闲事":这在你李司空看来,是惯见的悠闲娱乐。
"断尽苏州刺史肠":可我这个小小的苏州刺史听来,却是肝肠寸断,悲伤异常。
# 苏州:一作江南。,断尽:一作恼乱。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这句通过强烈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宴席上的奢华,感到不满与痛惜。
2. 分段赏析
《赠李司空妓》前两句:场景描绘与暗讽铺垫,首句通过“高髻云鬟”与“宫样妆”的细节描写,展现歌妓发饰之华美、妆容之精致,次句以“春风”比喻歌妓的歌声柔美动人;而后两句:情感迸发与批判升华,第三句“司空见惯浑闲事”中“司空”直指李绅官职,揭露其长期身处高位、对奢靡风气习以为常的麻木态度,“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取自这,“浑闲事”以冷峻笔触讽刺官僚阶层对民生疾苦的漠视,批判其价值观的扭曲;末句“断尽苏州刺史肠”“断尽肠”以夸张手法凸显刘禹锡作为地方官员的痛心疾首,与李绅的“浑闲事”形成强烈对比,全诗仅四句,却通过细节刻画与典故化用,实现以小见大的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