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皋驻马独依依":我在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停下马,独自依依不舍,
"寄恨微波带减围":把怨恨寄托给微波,忧愁使得我的衣带都宽松了。
"泪迹不成双玉箸":泪痕没有形成像双玉箸一样的形状,
"身轻谁赋六铢衣":身体轻盈又有谁来为我写那赞美六铢衣的诗篇呢。
"穿针静夜星榆出":在寂静的夜晚穿针引线时,星星像榆钱一样出现,
"摆手清晨雪絮飞":在清晨摆弄着手,此时像雪一样的柳絮飞舞。
"目断风帘旧巢燕":望断那被风吹动的帘子,看到旧巢的燕子,
"新看先傍杏梁归":新的一年它们先依傍着杏梁飞回来了。
北宋文学家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仁宗时追谥文,人称杨文公,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时以神童登科,曾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等职,参与《册府元龟》《宋太宗实录》的纂修。杨亿工诗能文,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其诗以表现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为主,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但用典贴切,属对工巧,音节和谐。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辞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主要作品有《狱多重囚》《武夷新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蘅皋驻马独依依,寄恨微波带减围”,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驻马的情景,“独依依”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不舍。“寄恨微波带减围”,诗人将怨恨寄托给微波,同时暗示因相思而忧愁,导致衣带渐宽,形象地表现出相思之苦对身体的影响。颔联“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运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泪迹不成双玉箸”,将泪痕比作玉箸,但“不成双”暗示了孤独,没有人与自己一同流泪。“身轻谁赋六铢衣”,“六铢衣”是神话中仙女所穿的衣服,用此典故,既表现出诗人身体的轻盈,又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人欣赏,进一步深化了相思和孤独的情感。颈联“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场景。“穿针静夜星榆出”,在寂静的夜晚穿针引线,星星像榆钱一样出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伤的氛围。“摆手清晨雪絮飞”,清晨摆手告别时,飞雪像柳絮一样飘飞,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这两个场景通过时间和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和相思的情感。尾联“目断风帘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旧巢燕子归来。“目断风帘旧巢燕”,诗人望断风帘,看到旧巢的燕子,“新看先傍杏梁归”,新的一年燕子先依傍着杏梁飞回来,而自己却依然孤独,以燕子的归来对比自身的孤独,深化了相思和孤独的主题,使情感更加深沉。
上一篇:宋·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下一篇:宋·张耒《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