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节物":江南早春时节,
"水昏云淡":层云惨淡,水面烟雾蒙蒙,
"飞雪满前村":村前漫天飞雪。
"千寻翠岭":千寻高的梅岭上梅花怒放,
# 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古以八尺为一寻。
"一枝芳艳":折下一枝,
"迢递寄归人":寄给千里之外的不归人。
# 迢递:遥远貌。
"寿阳妆罢":当年,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
# 寿阳妆罢: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云: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着花的印痕,宫中争相摹仿,于是有所谓梅花妆。
"冰姿玉态":精致高雅,冰清玉洁,
"的的写天真":衬托出她天生丽质。
# 的的:古时女子的一种装饰。
"等闲风雨又纷纷":可是风雨无情,致使落英缤纷,
"更忍向、":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
"笛中闻":耳边传来幽怨的笛声,令人痛断肝肠。
北宋文学家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仁宗时追谥文,人称杨文公,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时以神童登科,曾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等职,参与《册府元龟》《宋太宗实录》的纂修。杨亿工诗能文,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其诗以表现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为主,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但用典贴切,属对工巧,音节和谐。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辞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主要作品有《狱多重囚》《武夷新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描绘了江南严冬时节,飞雪之中梅花绽放的景象,通过描写梅花的冰姿玉态、傲雪精神,以及其遭受风雨摧残的境遇,借景言情、托物抒怀,营造出深婉蕴藉、空朦柔美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梅花命运的怜惜,以及自身人生旅途中历经波折的升沉之感与别样的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描绘出江南严冬水色昏暗、云气惨淡、飞雪满村的肃杀之景,词人借此景,为梅花的出场做铺垫,同时烘托出一种凄清氛围,含蓄地流露出自身的孤寂之感与对梅花坚韧品格的期许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起首三句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是严冬。词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水色昏暗、云气惨淡,飞雪飘满前村的肃杀景象。这里虽未直接提及梅花,但通过这种恶劣的环境描写,巧妙地为梅花的出场做了铺垫。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梅花即将绽放的形象已在读者脑海中悄然浮现,从侧面烘托出梅花即将展现出的“冰姿玉态”,将其傲雪的精神提前渲染,让读者对梅花的坚韧有了初步的感受。“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这三句开始直接描写梅花。“千寻翠岭”描绘出梅花生长于崇山峻岭之中,强调其生长环境的高远与清幽。“一枝芳艳”则突出了梅花的艳丽与独特,在茫茫雪景中,这一枝梅花显得格外醒目。“迢递寄归人”,词人暗用南朝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借梅花传递思念之情,使梅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承载了词人的情感寄托,增添了文化底蕴与浪漫色彩,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牵挂与温情。下片:“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词人运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以“寿阳妆罢”形容梅花的美丽姿态,仿佛是经过精心装扮一般。“冰姿玉态”进一步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突出其高洁、素雅的特质。“的的写天真”则是对梅花天然之美的高度赞美,强调其未经雕琢的纯真与自然之美,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梅花的迷人魅力。“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等闲”一词写出梅花遭遇风雨摧残的轻易与无奈,“又”字暗示词人自身在人生旅途中也多次历经波折,这里将梅花的遭遇与自己的人生境遇相联系,寄托了词人的升沉之感。“更忍向、笛中闻”,化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以情语作结。在风雨纷纷的现实场景中,词人不忍听到笛中吹奏的《梅花落》曲调,因为这会让他联想到梅花的零落,进一步加深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之情。此句辞尽意远,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对梅花的怜惜之情表达得极为凄婉,让读者仿佛能感同身受,沉浸在这充满哀愁的氛围之中,同时也使全词借物言情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4. 作品点评
《少年游·江南节物》作为一首咏梅词,开篇写景,结篇抒情。词人借风雪中傲立的梅花,寄寓别样人生感慨。其借景言情、即景生感,营造出深婉蕴藉、空灵柔美的意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韵味。
下一篇:宋·夏竦《延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