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ǎn
xiá

朝代:唐作者:柴宿浏览量:1
lǎng
wēi
xiá
zài
fēn
míng
jiān
zhēn
nìng
měi
è
néng
shū
dài
jià
zhī
jiǔ
chēng
zhōng
dìng
guāng
huī
jīn
jiàn
chù
háo
wài
chéng
jiǎ
liáng
gōng
zhǐ
kān
wéi
shì
shān
tǎng
zhuó
ài
shì
hóng

译文

明亮的美玉有微小瑕疵存在,明显与普通璞石不一样。质地坚贞怎会与杂质混同,美好与丑恶自然能区分。等待合适价格时间越久越珍贵,称其品质优良肯定不虚妄。如今光辉被暂时掩盖,细微之处仍呈现其特征。哪里借助良工的指点,能够作为通达之士的楷模。若用其他山上的石头打磨,喜爱之情如同洪炉般炽热。

逐句剖析

"朗玉微瑕在":明亮的美玉有微小瑕疵存在,

"分明异璞瑜":明显与普通璞石不一样。

"坚贞宁可杂":质地坚贞怎会与杂质混同,

"美恶自能殊":美好与丑恶自然能区分。

"待价知弥久":等待合适价格时间越久越珍贵,

"称忠定不诬":称其品质优良肯定不虚妄。

"光辉今见黜":如今光辉被暂时掩盖,

"毫发外呈符":细微之处仍呈现其特征。

"岂假良工指":哪里借助良工的指点,

# 良:一作相。

"堪为达士模":能够作为通达之士的楷模。

# 堪:一作甘。

"他山傥磨琢":若用其他山上的石头打磨,

"慕爱是洪炉":喜爱之情如同洪炉般炽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瑜不掩瑕》是唐代诗人柴宿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以咏物言理为题材。诗开篇“朗玉微瑕在,分明异璞瑜”,点明美玉虽有瑕疵,却与普通璞石截然不同,突出其本质的独特。接着“坚贞宁可杂,美恶自能殊”,强调玉石质地坚贞,美丑界限清晰,不会被杂质混淆。“待价知弥久,称忠定不诬”,从价值层面表明好玉经得起等待,其优良品质当之无愧。“光辉今见黜,毫发外呈符”,即便美玉光辉暂被掩盖,细微之处仍彰显其本质。“岂假良工指,堪为达士模”将玉的品质与人联系,言其可做通达之士的楷模。最后“他山傥磨琢,慕爱是洪炉”,以打磨玉石喻历经磨砺,表达对玉进一步提升的期待。全诗借玉的特性,蕴含事物美丑、优劣辩证关系的哲理,构思精巧,蕴藉深沉,展现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朗玉微瑕在,分明异璞瑜”:明亮的美玉上虽有微小瑕疵,却也能明显看出它与普通璞石的不同。开篇点题,直陈美玉即便有瑕,其本质依旧高贵,突出玉的独特。“坚贞宁可杂,美恶自能殊”:玉石质地坚贞,不会与杂质混同,美好与丑恶自然有别。进一步阐述玉的内在品质,强调其品性高洁,不会被外界干扰,美丑界限清晰。“待价知弥久,称忠定不诬”:好玉经得起长久等待,价值弥久愈高,称其为“忠”(品质优良)绝不是虚妄之言。从价值层面,说明玉的珍贵值得耐心等待,且其品质配得上赞誉。“光辉今见黜,毫发外呈符”:美玉如今光辉被掩盖,但它的细微特征依旧彰显其本质。即便暂时蒙尘,玉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暗示事物本质不会因一时困境而消失。“岂假良工指,堪为达士模”:哪里需要良工特意指点,它本身就可作为通达之士的楷模。将玉的品质与人的品德修养联系起来,表明玉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他山傥磨琢,慕爱是洪炉”:若用其他山上的石头打磨雕琢,对它的喜爱就如同洪炉般炽热。以玉的打磨过程,表达对玉进一步提升品质的期待,也可理解为经历磨砺后更显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章孝标《咏弓》

下一篇:唐·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