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nán
xíng

朝代:宋作者:刘攽浏览量:2
yuè
jiāng
qiū
shuǐ
gāo
chè
shēng
cáo
cáo
qián
cūn
nóng
jiā
shī
jìn
guō
piān
zhōu
tún
bǎi
sōu
jiāo
lóng
wān
yán
shuǐ
qín
bái
tóu
lǎo
wēng
zhí
chéng
nán
bǎi
xìng
duō
wéi
mǎi
pēng
zhé

译文

八月的时候,江湖里秋水水位高涨,夜间大堤崩塌,发出嘈杂的声响。前面村子里有几户农家失去了家园,靠近外城的地方,聚集了上百艘小船。蛟龙在水中蜿蜒游动,水禽羽毛洁白,渡头的老翁索要雇船的费用。城南的很多百姓因水灾可能已葬身水中,如同鱼一般,想买鱼烹饪时,心中就立刻充满悲恻之情。

逐句剖析

"八月江湖秋水高":八月的时候,江湖里秋水水位高涨,

"大堤夜坼声嘈嘈":夜间大堤崩塌,发出嘈杂的声响。

"前村农家失几户":前面村子里有几户农家失去了家园,

"近郭扁舟屯百艘":靠近外城的地方,聚集了上百艘小船。

"蛟龙蜿蜒水禽白":蛟龙在水中蜿蜒游动,水禽羽毛洁白,

"渡头老翁须雇直":渡头的老翁索要雇船的费用。

"城南百姓多为鱼":城南的很多百姓因水灾可能已葬身水中,如同鱼一般,

"买鱼欲烹辄悽恻":想买鱼烹饪时,心中就立刻充满悲恻之情。

# 悽:一作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城南行》是北宋刘攽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诗描绘八月秋水泛滥,大堤夜塌,前村农家受灾,近郭扁舟屯聚,水泽中蛟龙蜿蜒、水禽雪白,渡头老翁索要雇值,城南百姓多被水淹没,诗人买鱼欲烹都觉悲恻的情景。开篇以秋水高涨、大堤夜坼营造紧张氛围,随后展现百姓受灾流离之状,再借蛟龙水禽与老翁索值形成对比,凸显百姓艰难,结尾直抒对百姓遭遇的同情。整首诗以质朴语言描绘水灾场景,真实反映百姓苦难,体现刘攽对民生的关注,以写实手法将灾难景象与内心悲悯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字贡父,一作贡夫、赣父,号公非,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庆历进士,为州县官二十年,迁国子监直讲,曾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地方官,官至中书舍人。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一生潜心史学,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专任汉史部分,作《东汉刊误》,为人称诵。其诗语言平易朴实,简洁流畅,而含义深厚;写景丰富多彩,含蓄有致,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著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开篇点明时间是八月,此时江湖秋水高涨,紧接着描述大堤在夜间突然崩塌,“声嘈嘈”形象地写出大堤崩塌时嘈杂的声响,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紧张、危急的氛围,交代了水灾发生的背景。“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这两句承接上文,具体描述水灾造成的后果。前村有几户农家因水灾失去家园,而靠近外城的地方,上百艘扁舟聚集,暗示百姓为躲避水灾而逃到此处,从侧面反映出水灾的严重程度,体现了百姓受灾后的流离失所。“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此句描绘水泽中的景象,蛟龙蜿蜒游动,水禽羽毛雪白,看似平静的画面,却与百姓受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提到渡头老翁索要雇值,说明在受灾的艰难时刻,仍有人借机牟利,进一步揭示了百姓所处环境的艰难。“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结尾两句直抒胸臆,写出城南众多百姓被水淹没,生死未卜,诗人看到鱼就联想到受灾百姓,想买鱼烹饪时心中满是悲恻。这种情感的表达将诗人对百姓遭遇的同情推向高潮,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水灾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寄张仲谋》

下一篇: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