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zhè
·
·
luò
méi

朝代:宋作者:尤袤浏览量:3
qīng
西
pàn
xiǎo
qiáo
dōng
luò
fēn
fēn
shuǐ
yìng
hóng
chóu
huā
piàn
nián
chūn
shì
jué
shēng
zhōng
cán
shù
rén
zài
shān
xiāng
wèi
zhōng
què
shān
zuì
guī
xiāng
xuě
chèn
dōng
fēng

译文

在清溪的西岸和小桥东边,红梅飘落水面,在将落的月亮照耀下,映出胭脂一片。落花之中,客子终夜愁苦难眠,一年的春耕农事,就在这令人凄恻的角声中开篇。那位唱腻了《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今在何处,狂舞《山香》的乐曲也似乎仍未奏完。今夜我忽然回想隐居孤山时,酒醉归来,马蹄踏着香雪般的梅花迎东风奔驰向前。

逐句剖析

"清溪西畔小桥东":在清溪的西岸和小桥东边,

# 西:一作南。

"落叶纷纷水映红":红梅飘落水面,在将落的月亮照耀下,映出胭脂一片。

# 落叶纷纷水映红:第二句未有别本可考。遂初诗,其孙新安半刺藻尝刊行,而焚于兵。予得其家所抄副本,颇有讹缺云。《万柳溪边旧话》作落叶纷纷水映空。

"五夜客愁花片里":落花之中,客子终夜愁苦难眠,

# 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汉代宫中漏刻夜尽,自鼓鸣时起,至钟鸣时终,卫士依次轮值,甲夜毕传乙夜,相传一到五更结束为止。在这时指终夜。

"一年春事角声中":一年的春耕农事,就在这令人凄恻的角声中开篇。

# 角声: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公羊传》注称:“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

"歌残玉树人何在":那位唱腻了《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今在何处,

# 玉树:即陈后主所创新曲《玉树后庭花》。

"舞破山香曲未终":狂舞《山香》的乐曲也似乎仍未奏完。

# 山香:舞曲名,见《羯鼓录》。

"却忆孤山醉归路":今夜我忽然回想隐居孤山时,酒醉归来,

# 孤山:在杭州西湖。

"马蹄香雪衬东风":马蹄踏着香雪般的梅花迎东风奔驰向前。

# 香雪:指花。香,一作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鹧鸪・落梅》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里“清溪”“小桥”“落月”和“水映红”这些景象,营造出安静又带点凄美的氛围。颔联说的是诗人在外地的愁闷,既为春天快要过去而无奈,也因身在异乡而愁烦,时光流走的惋惜和漂泊的孤独,在诗里慢慢流露出来。颈联借用典故和想象来抒情,用“罗浮梦”让人想起以前和朋友踏雪赏梅的事,“玉笛吹残”像是用笛声把枝头梅花吹落,满是对过去好时光的怀念和故人不在的失落。尾联以“故国芳踪”收尾,诗人看着梅花随水漂走,心里满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前和朋友一起赏梅的情景还很清晰。全诗把愁绪和回忆融进春夜景色里,意境深远,感情真切,读起来让人忍不住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尤袤(1124?~1193),南宋诗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谥文简,祖籍常州无锡(今属江苏)。绍兴进士,曾任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等,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尤袤博极群书,记忆力尤强,时人呼为“尤书橱”。其诗学江西派,风格平淡,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品有《送提举杨大监解组西归》《落梅》。清人辑有《梁溪遗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言律诗。借“清溪”“小桥”“落月”“水映红”等意象营造宁静凄美氛围,颔联传递异乡愁绪与惜春之叹,颈联抒发对过往美好与故人的怅惘,尾联展现对往昔的留恋向往,将愁思回忆融入春夜景致,诠释出深沉真挚的情感,尽显意境幽远之妙。

2. 写作手法

用典:颈联“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连用两典,“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此曲常被视为亡国之音,“歌残”暗示繁华已逝,借古讽今,隐含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山香”典出《山香》舞曲,传说杨贵妃曾舞此曲,“舞破”暗喻因享乐而误国(如安史之乱),“曲未终”则以乐曲的未完与人事的终结对比,强化历史沧桑感。两典均以歌舞的终结映射落花的凋零,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联“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诗人开篇点明地点,在清溪西边、小桥东边,描绘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落月的余晖洒下,纷纷扬扬的梅花飘落水面,将溪水映得泛红。这一联通过对地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凄美且静谧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也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颔联“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五夜”表明时间已至深夜,漫漫长夜,诗人客居他乡,愁绪本就深重。“客愁花片里”,将客愁与飘落的梅花相融合,在这落花飘零的情境中,愁绪愈发浓重。“一年春事角声中”,“角声”常给人以凄凉之感,春天的美好事物在这角声中渐渐消逝,传达出诗人对春事将逝的无奈与惋惜,以及身处异乡的孤寂愁闷。颈联“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此联运用典故抒情。“歌残玉树”用的是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这里暗示曾经的繁华不再,曾经一同听歌赏舞的人如今不知去向,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怅惘。“舞破山香”借《山香》舞曲的故事,增添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表达出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人的思念。尾联“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诗人笔锋一转,回忆起在孤山醉酒后归返的情景。“醉归”体现出当时的惬意,“马蹄香雪衬东风”,描绘出马蹄踏着如香雪般的落花,在东风中前行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这与前文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以这种美好的回忆来慰藉当下的愁思。

4. 作品点评

《落梅》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凭借“清溪”“小桥”“落月”以及“水映红”等意象,勾勒出静谧且略带凄美之感的氛围。颔联倾诉了诗人客居他乡,愁绪盈怀的心境,以及对春天行将消逝的无奈与喟叹。颈联借助典故并融入想象,传递出对已然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不舍,还有对故人离去的惆怅。尾联则彰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往昔美好岁月的眷恋与向往。整首诗意境幽远,情感真挚,将诗人的愁绪与回忆精妙地融入春日夜景,读来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正月十三日》

下一篇:宋·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