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遁崖山":去年的今天,我在崖山避难,
"望见龙舟咫尺间":望见帝王的龙舟近在咫尺之间。
"海上楼台俄已变":海上的营垒楼台转眼间就变了模样,
"河阳车驾不须还":帝王的车驾再也不必返回故都了。
"可怜羝乳烟横塞":可怜如苏武般坚守气节,却只见烟雾横亘边塞,
"空想鹃啼月掩关":空自想象杜鹃悲啼时,月亮遮掩着关隘。
"人世流光忽如此":人世间的时光流逝竟是如此之快,
"东风吹雪鬓毛班":东风吹着雪花,我的鬓发已变得斑白。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追忆崖山海战失败后逃亡经历,借“龙舟”“车驾”等意象感慨宋室覆灭,又以苏武、杜鹃等典故寄托坚守之志与亡国之痛,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悲叹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河阳车驾不须还”化用西晋潘岳《河阳县作》典故: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在《河阳县作》中借对故乡的思念,抒发宦游在外、盼归而不得的怅惘,诗中隐含对回归故里的深切渴望,这里借用此典故,喻指南宋的政权已经彻底覆灭,再也没有回归的可能,字里行间满是绝望与哀痛。意象组合:“龙舟”在这里代指南宋皇帝的船,代表着朝廷与国家的希望,“楼台”代表在崖山建立的与元营对抗的势力,还有“羝乳”“鹃啼”等意象的组合使用,清晰地点明南宋的政权已经彻底覆灭地事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以景结情:“人世流光忽如此,东风吹雪鬓毛班”写人世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寒风夹雪的景象更添凄冷,将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景况融为一体,以景结情,表达了心中无尽的悲凉与绝望。对偶:本诗对仗工整,如颔联“海上楼台俄已变,河阳车驾不须还”中“海上”对“河阳”、颈联“可怜羝乳烟横塞,空想鹃啼月掩关”中“羝乳”对“鹃啼”,工整中见变化,富有韵律之美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去年今日遁崖山,望见龙舟咫尺间”,回忆了去年正月十三日的情景。“去年今日”点明时间,“遁崖山”交代了当时在崖山兵败奔逃的背景,“崖山”是南宋末年抗元的最后据点,这句充满了对往事的沉痛追忆。“龙舟”在这里代指南宋皇帝的船,象征着朝廷与国家的希望,“咫尺间”说明当时距离皇帝的船非常近,看似触手可及的希望,却最终破灭,更反衬出如今国破家亡的悲凉。颔联“海上楼台俄已变,河阳车驾不须还”,写形势的急剧变化。“海上楼台”比喻在崖山建立的与元营对抗的势力,曾经的抗争据点如同海上楼阁般脆弱。“俄已变”的“俄”字,极言时间之短,形势变化之快,昔日的抵抗力量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突出了南宋灭亡的迅速与突然。“河阳车驾不须还”中,“车驾”代指皇帝与朝廷,“不须还”是说南宋的政权已经彻底覆灭,再也没有回归的可能,字里行间满是绝望与哀痛。颈联“可怜羝乳烟横塞,空想鹃啼月掩关”,用典故抒发情感。“羝乳”出自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被困匈奴,匈奴人说要等公羊生小羊才放他回去,这里借苏武的坚守自比,“可怜”二字写出了自己像苏武一样坚守气节却处境艰难,“烟横塞”描绘出边塞烟雾弥漫的凄凉景象,烘托出孤寂悲苦的心境。“鹃啼”是杜鹃泣血的典故,杜鹃鸟的啼声哀切,常象征着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月掩关”则以月光遮掩关口的凄清画面,配合“空想”二字,写出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却无法实现的悲怆。尾联“人世流光忽如此,东风吹雪鬓毛班”,感慨时光流逝与自身境遇。“人世流光”指人世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忽如此”的“忽”字,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世事变化之剧,从去年到今年,家国沦丧,令人唏嘘不已。“东风吹雪”点明了正月的时节特征,寒风夹雪的景象更添凄冷,“鬓毛班”即鬓发斑白,不仅是岁月流逝的痕迹,更是国破家亡的悲痛与忧愤在容颜上的体现,将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景况融为一体,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上一篇:宋·陆游《村舍》
下一篇:宋·尤袤《瑞鹧鸪·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