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不必高":种竹子不需要长得很高,
"摇绿当我楹":绿影在柱前摇晃。
"向来三家墅":过去这三户人家的别墅里,
"无此笙箫声":从未有过这样如笙箫般清脆悦耳的竹声。
"皇天有老眼":老天爷有眼,
"为閟十月晴":特意连续十日阴雨不停。
"护我萧萧碧":它守护着我眼前这一片青翠的竹色,
"伟事邻翁惊":连邻家老翁都惊叹这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同林偶落此":同处一片竹林偶然落在这里,
# 林:四库本作休。
"相向意甚平":彼此相对,姿态平和安静。
"何须俟迷日":何必等到被世俗的迷乱遮蔽双眼时才珍惜,
"可笑世俗情":真是可笑啊,世俗的情感太浅薄。
"明年万夭矫":明年这些竹子会长得枝繁叶茂、姿态奇伟,
"穿地听雷鸣":它们的根须穿透泥土的声音,像是在听春雷轰鸣。
"但恨种竹人":只遗憾种竹的人,
"南山合归耕":终究该归隐南山去躬耕田园了。
"他时梦中路":将来在梦中重游此路,
# 他:一作佗。
"留眼记所更":我要睁大眼睛记住此刻的经历与变化。
"苍云屯十里":未来苍茫的竹云将铺展千里,
# 十:四库本作千。
"不见陈留城":那时恐怕连陈留城的身影都看不见了。
1. 分段赏析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开篇点明种竹的态度,不追求竹子的高大,只愿它那翠绿的枝叶能在屋前的柱子旁摇曳。“摇绿”一词以动写静,赋予竹景生机,体现出诗人对竹的朴素期待,也暗含着不慕外在浮华的心境。“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将如今种竹后的景象与以往三家别墅的环境对比,突出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如笙箫般悦耳,此前从未有过。以“笙箫声”比喻竹叶摩擦的声响,既写出了竹声的动听,也表现出诗人对种竹后生活增添意趣的欣喜。“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诗人将天气的晴好归因于上天的眷顾,说老天仿佛有眼,为了保护新种的竹子,连续十日放晴。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皇天”人的情感与行为,既写出了天气对竹子生长的有利,也流露出诗人对竹子顺利生长的期盼。“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承接上句,写这晴好的天气呵护着那青翠的竹子,如此美好的事让邻居老翁都为之惊叹。“萧萧碧”既写出了竹的形态,也凸显了竹的生机,“邻翁惊”从侧面烘托出种竹这件事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对竹子的珍视。“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把竹子比作与自己一同偶然来到这片土地的伙伴,彼此相对,心境平和。诗人将竹视为知己,借竹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接纳。“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直接抒发感慨,说不必等到竹子长得遮天蔽日(让世人迷惑),世俗之人的情态是多么可笑。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世俗追求外在表象的不屑,凸显出自己对竹的内在品性的欣赏。“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畅想明年竹子会茁壮成长,枝干屈曲而有气势,甚至能听到竹笋穿破土地时如雷鸣般的声响。“夭矫”生动描绘出竹子的姿态,“雷鸣”则夸张地写出竹笋生长的力量,展现出诗人对竹子未来生长的憧憬。“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笔锋一转,表达遗憾,说可惜自己这个种竹人,本应回到南山归隐耕作。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可能存在的身不由己的无奈。“他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设想将来在梦中的路上,要留心记住自己经历的这些变化。体现出诗人对当下种竹这段经历的重视,也暗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往的珍视。“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以景作结,描绘出广阔的苍云汇聚,遮蔽了视线,再也看不见陈留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既可能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