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nán
mén
qiū
duì
yuè

朝代:唐作者:钱起浏览量:1
lái
shī
jiǔ
xìng
yuè
mǎn
xiè
gōng
lóu
yǐng
chóng
mén
jìng
hán
shēng
shù
qiū
què
jīng
suí
sàn
yíng
yuǎn
yān
liú
jīn
yáo
tiān
qīng
guāng
chù
chóu

译文

夜色渐浓,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月亮升起,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内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被惊醒的鸟雀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秋萤从眼前飞过,忽而又消失在暮霭中,似乎与烟流一起远走高飞了。今夜在那遥远的天边,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多少人的愁思。

逐句剖析

"夜来诗酒兴":夜色渐浓,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

# 兴:一作意。

"月满谢公楼":月亮升起,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

# 谢公: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原义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谢朓楼。,月满:一作独上。

"影闭重门静":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内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

"寒生独树秋":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

"鹊惊随叶散":被惊醒的鸟雀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

# 鹊:一作鹤。

"萤远入烟流":秋萤从眼前飞过,忽而又消失在暮霭中,似乎与烟流一起远走高飞了。

# 萤:萤火虫。

"今夕遥天末":今夜在那遥远的天边,

# 遥天末:犹言遥远的天边。

"清光几处愁":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多少人的愁思。

# 光:一作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几位友人相聚饮酒吟诗,不觉间夜色渐深,明月高悬;颔联描绘重门深闭、独树生寒的秋夜景象;颈联通过鹊惊叶散、萤远烟流的动态景物,侧面烘托出月光的皎洁;尾联由赏月转入沉思,遥想天涯共此时的离愁。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秋夜赏月的情景描绘得细腻传神,在静谧的意境中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余韵悠长。诗中运用侧面描写、衬托等手法,使月夜图景更显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是钱起创作于中唐时期,是诗人在初秋之夜与友人聚会饮酒、吟咏唱和时所作。当时词人遥望天边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秋夜赏月诗。描写了诗人在友人书斋饮酒吟诗的秋夜,通过月光、树影、惊鹊、流萤等细腻景物,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笔调清雅,在静谧的秋夜氛围中透出几分孤寂。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通过描写鹊鸟惊飞、萤火流动的动态景象,不着“月”字却生动展现出月光的明亮皎洁,这种间接表现手法使月夜意境更加含蓄深远。引用:“月满谢公楼”巧妙借用谢庄《月赋》中“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的月夜意境,以“谢公楼”代指友人书斋,既点明赏月地点,又暗含对前人咏月雅趣的追慕。反衬:“萤远入烟流”以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的微弱,又以萤光的流逝反衬月光的恒久明亮,通过明暗对比巧妙烘托出月色之清辉。

3. 分段赏析

首联“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几位好友围坐一堂,把酒言欢,吟诗作对。随着夜色渐深,一轮明月悄然升起,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整个庭院楼阁都笼罩在清辉之中。此处“谢公楼”暗用晋代谢庄《月赋》的典故,借指裴迪的书斋。原本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在月光温柔的抚慰下,渐渐沉淀为一片宁静悠远的意境。颔联“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笔锋一转,诗人此刻方才注意到,主人家的深宅大院已是重门紧闭,庭院外万籁俱寂。忽然一阵秋风拂过,摇动孤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带来丝丝寒意,让人真切感受到秋夜的清凉。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细腻描写,营造出秋夜特有的静谧氛围。颈联“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从静态描写转向动态刻画。诗人并未直接描绘月光,而是巧妙地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明亮的月色惊醒了栖息的鹊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远处的萤火虫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流动的星光。前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意境,后句则以烟霭衬托萤光,再以萤光反衬月明,构思精妙。这两句共同勾勒出一个银辉遍洒的月夜图景。尾联“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将意境推向深远:诗人沉醉在这美好的月色中,思绪却渐渐飘远。他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不由感慨:今夜这皎洁的月光,会勾起多少游子的乡愁?以问句作结,余韵悠长,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描画景物暗含布局,从“空中之月”到“楼阁”,到“门户”,到“院中树”,再到“树上鹊”,到“坠叶”,到“萤火”,到“远烟”,复归“空中月”。这些景物不仅传递出宁静清冷的秋夜意境,更烘托出月色的明丽,整体构建出一片清空之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姚合《极玄集》取此诗,“月满”作“独上”,予以“独”字重,改从元本。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周敬曰:得趣。周珽曰:此与《谷口书斋》篇俱有幽深不自知情况。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清洁幽柔,然示中唐本色。

明不详《唐诗分类绳尺》

# 旁取得润,音响不衰。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善于绘景。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刻划不伤气韵。

清乔亿《大历诗略》

# 此首清健有远神。

清不详《唐贤清雅集》

# 冯舒:诗酒发兴,故接“独上”,不嫌其重用“独”字也。“月满”呆矣,“独上”二字妙绝。且谢公楼内已含“月”字,不必再赘。何义门:“诗酒兴”与“愁”字反对。纪昀:“月”乃题眼,不可不点,不但“独”字重也。六句微妙,胜出句。

清冯舒、何焯《瀛奎律髓汇评》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看云》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