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诗酒兴":夜色渐浓,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
# 兴:一作意。
"月满谢公楼":月亮升起,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
# 谢公: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原义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谢朓楼。,月满:一作独上。
"影闭重门静":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内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
"寒生独树秋":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
"鹊惊随叶散":被惊醒的鸟雀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
# 鹊:一作鹤。
"萤远入烟流":秋萤从眼前飞过,忽而又消失在暮霭中,似乎与烟流一起远走高飞了。
# 萤:萤火虫。
"今夕遥天末":今夜在那遥远的天边,
# 遥天末:犹言遥远的天边。
"清光几处愁":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多少人的愁思。
# 光:一作晖。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秋夜赏月诗。描写了诗人在友人书斋饮酒吟诗的秋夜,通过月光、树影、惊鹊、流萤等细腻景物,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笔调清雅,在静谧的秋夜氛围中透出几分孤寂。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通过描写鹊鸟惊飞、萤火流动的动态景象,不着“月”字却生动展现出月光的明亮皎洁,这种间接表现手法使月夜意境更加含蓄深远。引用:“月满谢公楼”巧妙借用谢庄《月赋》中“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的月夜意境,以“谢公楼”代指友人书斋,既点明赏月地点,又暗含对前人咏月雅趣的追慕。反衬:“萤远入烟流”以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的微弱,又以萤光的流逝反衬月光的恒久明亮,通过明暗对比巧妙烘托出月色之清辉。
3. 分段赏析
首联“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几位好友围坐一堂,把酒言欢,吟诗作对。随着夜色渐深,一轮明月悄然升起,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整个庭院楼阁都笼罩在清辉之中。此处“谢公楼”暗用晋代谢庄《月赋》的典故,借指裴迪的书斋。原本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在月光温柔的抚慰下,渐渐沉淀为一片宁静悠远的意境。颔联“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笔锋一转,诗人此刻方才注意到,主人家的深宅大院已是重门紧闭,庭院外万籁俱寂。忽然一阵秋风拂过,摇动孤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带来丝丝寒意,让人真切感受到秋夜的清凉。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细腻描写,营造出秋夜特有的静谧氛围。颈联“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从静态描写转向动态刻画。诗人并未直接描绘月光,而是巧妙地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明亮的月色惊醒了栖息的鹊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远处的萤火虫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流动的星光。前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意境,后句则以烟霭衬托萤光,再以萤光反衬月明,构思精妙。这两句共同勾勒出一个银辉遍洒的月夜图景。尾联“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将意境推向深远:诗人沉醉在这美好的月色中,思绪却渐渐飘远。他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不由感慨:今夜这皎洁的月光,会勾起多少游子的乡愁?以问句作结,余韵悠长,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描画景物暗含布局,从“空中之月”到“楼阁”,到“门户”,到“院中树”,再到“树上鹊”,到“坠叶”,到“萤火”,到“远烟”,复归“空中月”。这些景物不仅传递出宁静清冷的秋夜意境,更烘托出月色的明丽,整体构建出一片清空之境。
# 姚合《极玄集》取此诗,“月满”作“独上”,予以“独”字重,改从元本。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周敬曰:得趣。周珽曰:此与《谷口书斋》篇俱有幽深不自知情况。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清洁幽柔,然示中唐本色。
明不详《唐诗分类绳尺》
# 旁取得润,音响不衰。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善于绘景。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刻划不伤气韵。
清乔亿《大历诗略》
# 此首清健有远神。
清不详《唐贤清雅集》
# 冯舒:诗酒发兴,故接“独上”,不嫌其重用“独”字也。“月满”呆矣,“独上”二字妙绝。且谢公楼内已含“月”字,不必再赘。何义门:“诗酒兴”与“愁”字反对。纪昀:“月”乃题眼,不可不点,不但“独”字重也。六句微妙,胜出句。
清冯舒、何焯《瀛奎律髓汇评》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上一篇:唐·齐己《看云》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