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lín
tíng

朝代:唐作者:钱起浏览量:1
píng
jīn
dōng
zài
bié
shì
zhú
lín
wàn
qiū
shēng
qiān
jiā
luò
zhào
shí
mén
suí
shēn
xiàng
jìng
chuāng
guò
yuǎn
zhōng
chí
shè
tái
shēng
chù
yòu
shī

译文

平津东阁般的雅舍依旧伫立,别有一番竹林雅集的情致。万片落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千家万户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院门随着深巷的寂静而愈发静谧,窗外飘来远处寺院的钟声,余韵悠长。客人的座位上已生出青苔,主人依然在此吟诗作赋,风雅依旧。

逐句剖析

"平津东阁在":平津东阁般的雅舍依旧伫立,

# 平津东阁: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地名)侯,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阁”(又叫“平津馆”、“平津邸”等称高级官更延纳宾客的处所。“平津”亦用为典,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别是竹林期":别有一番竹林雅集的情致。

# 期:会合。

"万叶秋声里":万片落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千家落照时":千家万户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

"门随深巷静":院门随着深巷的寂静而愈发静谧,

"窗过远钟迟":窗外飘来远处寺院的钟声,余韵悠长。

"客舍苔生处":客人的座位上已生出青苔,

# 客舍:一作“客位”,文作“客住”。

"依依又赋诗":主人依然在此吟诗作赋,风雅依旧。

# 依依:一作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苏公林亭》是唐代钱起(一说作者韩翃)的题咏诗。诗中通过描绘东阁秋景与文人雅集场景,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首联点明此乃超尘拔俗的文人雅集之地。颔联渲染出静谧悠远的意境。颈联深巷的寂静衬托出远处迟缓钟声的悠扬。尾联凸显了对文化坚守的执着乐观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不息。全诗借景抒情,用典含蓄,语言凝练,以“秋声”“远钟”“苔痕”等意象串联在一起,寄寓了深沉的文人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首联以“平津东阁”起笔,既暗示雅集之所的存在,又借“竹林期”之典点明文人相聚的理想。两处意象虚实相生:“在”字透出物是人非的寂寥,“别是”则暗含期待落空的怅惘,悄然为全诗定下怀旧思友的基调。“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颔联诗人将视角投向广阔天地:“万叶秋声”以萧瑟落叶声渲染秋意,“千家落照”以斜晖笼罩人间烟火。秋天的风声和落日的光线搭在一起,既写出了季节感,又让人感觉到时间在慢慢走,有点萧瑟,又有点壮阔,像是给整个画面定了个秋日傍晚的基调。“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颈联写门朝着深深的巷子,显得特别安静;远处的钟声透过窗户传过来,慢悠悠的。“深巷”的静和“远钟”的慢,其实是用声音衬安静——越听这钟声拖得长,越觉得周围没动静。这里没直接说“静”,但通过巷子和钟声,把那种远离喧嚣的清幽感写出来了。“客位苔生处,依然又赋诗”:尾联有点感慨:以前客人坐的地方都长出青苔了,说明聚会散了很久,但诗人还在这儿接着写诗。“苔生”是说时间久了,东西被冷落了,但“又赋诗”又转回来,说不管人走没走、时间过了多久,写诗这事没停。这里有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写诗的执着,好像在说,环境变了,但诗意还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下一篇:唐·李山甫《慧光寺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