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ún

朝代:唐作者:来鹏浏览量:1
qiān
xíng
wàn
xiàng
jìng
huán
kōng
yìng
shuǐ
cáng
shān
piàn
chóng
xiàn
hàn
miáo
jìn
yōu
yōu
xián
chù
zuò
fēng

译文

尽管夏云变幻出千万种形状,到头来却都是一场空,它时而倒映在水中,时而隐藏在山后,一片片、一层层地变幻不定。无数旱苗枯干欲死,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逐句剖析

"千形万象竟还空":尽管夏云变幻出千万种形状,到头来却都是一场空,

# 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竟,终于。还,返回。,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

"映水藏山片复重":它时而倒映在水中,时而隐藏在山后,一片片、一层层地变幻不定。

# 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重,云朵重叠。

"无限旱苗枯欲尽":无数旱苗枯干欲死,

# 尽:死尽。,旱苗:遭旱的禾苗。,无限:无数。

"悠悠闲处作奇峰":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 奇峰:远处旱云耸立如同奇异的山峰。,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云》是唐代诗人来鹄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云喻人,前两句描绘夏日云彩变幻万千,时而倒映水中,时而隐没山间,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后两句笔锋一转,借云之悠闲自得、化作奇峰之态,暗讽当时官员虚有其表、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态。全诗将景物描写与社会批判自然融合,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深刻的社会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来鹄(?~883?),唐代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境贫寒,才情出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潜心诗文。师法韩柳文章,大中、咸通年间颇负才名,却屡举进士不第。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他西奔荆、襄避难,中和年间南归,客死于扬州。来鹄怀才不遇,辗转漂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亦有关注民生疾苦之作。诗作风格清丽、情感深沉。代表作品有《寒食山馆书情》《子规》《梅花》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又遭逢大旱,田地荒芜,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旅途中的来鹄目睹夏云变幻莫测之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咏物讽喻诗。诗歌前描绘夏云变幻多姿、形态万千,时而映照水面,时而藏于山间,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表达诗人深刻揭露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歌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人民性。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无限旱苗枯欲尽”与“悠悠闲处作奇峰”形成强烈反差,以禾苗焦枯的惨状反衬云朵悠闲之态。“映水藏山”的变幻莫测与“竟还空”的徒有其表相对照,凸显云之虚浮不实。设置悬念:诗人将“无限旱苗枯欲尽”这一关键背景置于诗中而非篇首,使短小的篇幅顿生波澜。这种匠心独运的安排,既打破了平铺直叙的常规,又通过延宕呈现的手法,为全诗营造出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首句不描写夏云的具体形状,仅以“千形万象”四字概括,继而用“竟还空”三个蕴含强烈情感的字眼。原来,诗人正怀着久旱盼雨的急切心情注视着天空中云彩的变化。对他而言,夏云的种种姿态毫无实际意义,自然也无意去描绘。关注事物的角度不同,描写方式自然迥异。这句虽对夏云的描写很抽象,却精准契合诗人当下的心境。它呈现了一个过程:云不断变换形态,诗人不断经历期盼与失望,最终云随风飘散,诗人希望也彻底落空。“竟还空”三字,既饱含事与愿违的深切失望,又充满被戏弄后的满腔怨愤。次句描绘“竟还空”之后的情景。云彩虽变化直至消失,但盼雨之人仍在寻觅它的踪迹。云仿佛在故意与人捉迷藏:四处寻觅不见,猛然低头,却见其倒影在水里;抬头一看,又发现它藏在山后。又好似在人前施展戏法:时而云片轻薄,时而堆积厚重。这进一步描绘出云的悠然闲适之态、怡然自得之情,凸显出它的故作姿态。经历过失望、体会过被捉弄滋味的诗人,面对这卖弄姿态的云,其心情可想而知。“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背景,按常理应放在首句。诗人将其置于此处,一方面为这首短小诗作增添悬念与波澜;另一方面(更为关键)是让它在情感发展的关键节点出现,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饱含着诗人满腔的焦虑与怨愤,表达强烈;第四句则收笔轻缓,表面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濒临枯死,急盼甘霖;一边是云高高在上,悠闲自在,自我欣赏化作奇峰。正是在这种跌宕起伏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关键一笔,将对夏云的憎恶之情推向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借云以讽不恤民劳者之词。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来鹏)喜以诗说讪当路,为人所恶,卒不第。《金钱花》云:“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夏云》云:“无恨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偶题》云:“可惜青天好雷电,只能驱趁懒蛟龙。”

《诗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守岁二首》

下一篇:唐·顾况《宫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