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休戚已成空":回家相聚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忧愁,转眼已成空,
# 休戚:喜乐和忧虑,幸福与祸患。
"万里相思一夜中":整夜里都充满了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愁到晓鸡声绝后":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
# 晓鸡:报晓的鸡。,愁:哀愁。
"又将憔悴见春风":憔悴的我又沐浴在春风中。
唐代诗人
来鹄(?~883?),唐代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境贫寒,才情出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潜心诗文。师法韩柳文章,大中、咸通年间颇负才名,却屡举进士不第。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他西奔荆、襄避难,中和年间南归,客死于扬州。来鹄怀才不遇,辗转漂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亦有关注民生疾苦之作。诗作风格清丽、情感深沉。代表作品有《寒食山馆书情》《子规》《梅花》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愁苦,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内心世界。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与次句“万里相思一夜中”形成对比,将虚空的习俗与真实的“万里相思”形成空间张力。末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的“憔悴”与“春风”形成对比,“憔悴”暗含冬日的萧瑟与人生的困境,“春风”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冬春交替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生境遇与时代洪流的错位。直抒胸臆:“万里相思一夜中”运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夜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强烈,毫无掩饰地将内心的思念之情展露无遗。通过“万里”强调了与亲人之间的遥远距离,而“一夜中”则突出了整个除夕夜诗人沉浸在思念之中的情感状态。
3. 分段赏析
“事关休戚已成空”,这句诗中“事关休戚”指关系到忧愁、喜乐的事情,“已成空”表示这些事情都已经落空、化为泡影。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万里相思一夜中”,这句诗中“万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相思”突出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一夜中”则点明了时间是除夕之夜。在这个本应团圆的时刻,诗人却与思念之人相隔万里,相思之情在这一夜涌上心头,愈发浓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愁到晓鸡声绝后”,这句诗中“愁”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绪,“到晓鸡声绝后”描绘出诗人忧愁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天亮,鸡叫声停止了,但诗人的愁绪却没有消散。此句通过对时间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忧愁的持久和深沉,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又将憔悴见春风”,这句诗中“憔悴”描绘了诗人面容的疲惫和憔悴,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见春风”表示迎接新的一年,而诗人却带着憔悴的面容去面对春风,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忧愁,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除夜》这首诗与杜审言的《守岁》同属“客中度岁”主题,相较于宋代除夕诗侧重社会关怀,此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晓鸡声绝”这一意象后来被诗人借用,成为表示时间转折的经典象征。
上一篇:唐·李商隐《昨夜》
下一篇:唐·周昙《晋门·王茂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