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zhào
yuán
jūn
shí
yùn

朝代:宋作者:真山民浏览量:2
yín
tái
jiàng
lèi
chéng
duī
miàn
xuān
chuāng
jìn
fàng
kāi
huā
yǐng
shēng
zhī
yuè
dào
zhú
shāo
wēi
xiǎng
jué
fēng
lái
háo
huī
cǎi
shī
qiān
shǒu
zuì
hóng
zhuāng
jiǔ
bǎi
bēi
yóu
wán
wèi
lán
guī
wèi
gāo
chéng
lòu
jiàn
xiāng
cuī

译文

银烛台上,红蜡已燃得烛泪成堆,四周的轩窗都敞开着。花影忽然浮现,才知月亮升起来了,竹梢传来轻响,方觉清风已吹至。豪情勃发,挥笔写下千首诗,酒意酣畅,醉靠着侍女再饮百杯。游玩还没尽兴,谁也不想回去,可高城里的漏壶已催了好几回。

逐句剖析

"银台绛蜡泪成堆":银烛台上,红蜡已燃得烛泪成堆,

"四面轩窗尽放开":四周的轩窗都敞开着。

"花影忽生知月到":花影忽然浮现,才知月亮升起来了,

"竹梢微响觉风来":竹梢传来轻响,方觉清风已吹至。

"豪挥彩笔诗千首":豪情勃发,挥笔写下千首诗,

"醉倚红妆酒百杯":酒意酣畅,醉靠着侍女再饮百杯。

"游玩未阑归未得":游玩还没尽兴,谁也不想回去,

"高城漏箭几相催":可高城里的漏壶已催了好几回。

# 几:嘉庆校作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饮赵园次徐君实韵》是宋代真山民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赵园夜饮的场景,首联以银台红烛、轩窗尽敞展现宴饮的热烈氛围;颔联借花影生、竹梢响,巧妙暗示月到风来,画面清雅灵动;颈联则直抒豪情,挥毫成诗千首,醉倚美人痛饮百杯,尽显狂放不羁;尾联笔锋一转,以漏箭相催、游玩未尽的矛盾,抒发了时光匆匆、意犹未尽的惆怅。全诗语言凝练,层次分明,既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又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情感真挚,颇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真山民处州丽水人。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真山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银台绛蜡泪成堆,四面轩窗尽放开”描绘了夜饮的环境。银质烛台上,绛红色的蜡烛已燃烧许久,烛泪凝结如堆,既暗示了宴饮时长,也透着一丝热烈未歇的氛围;四周的轩窗尽数敞开,可见主人待客的敞亮与宴饮的随性。这两句不直接写人,却通过“蜡泪成堆”的细节和“轩窗尽放”的布置,间接烘托出宴饮的持久与自在。颔联“花影忽生知月到,竹梢微响觉风来”转向对自然夜景的细腻描摹。月光未直接出现,而是通过“花影忽生”的动态变化,让诗人恍然察觉月亮已然升起;清风也非直白写来,而是借“竹梢微响”的细微声响,让人感受到风的悄然而至。“忽生”“微响”两个词,以动衬静,既写出了夜晚的清幽宁静,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光影、声响的精准捕捉,字里行间透着文人特有的观察视角与审美意趣。颈联“豪挥彩笔诗千首,醉倚红妆酒百杯”聚焦宴饮,刻画文人相聚的豪情与欢纵。“豪挥彩笔”写出众人诗兴大发、挥毫泼墨的洒脱,“诗千首”虽为夸张,却精准传递出文人聚会时的创作热情;“醉倚红妆”“酒百杯”则描绘了酒酣后的情态,“红妆”代指侍女,既符合古代宴饮的常见场景,也以“醉倚”的姿态凸显了宴饮的尽兴。这两句通过“诗”与“酒”两个意象,将文人的雅兴与宴饮的欢畅融为一体,展现了相聚时的放达与快意。尾联“游玩未阑归未得,高城漏箭几相催”以时间的推移收束全诗,暗含不舍之情。宴饮游玩尚未尽兴,众人仍沉浸在欢悦中,谁也不愿离去;然而,高城中的漏箭(古代计时工具)已多次发出声响,提醒夜色已深。“未阑”“未得”的留恋与“几相催”的催促形成对比,既写出了欢宴的意犹未尽,也暗合了“欢会难久”的普遍感慨。结句不直抒胸臆,却以“漏箭相催”的客观物象,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宴饮暂歇的怅惘轻轻带出,余味含蓄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海棠》

下一篇:宋·陶梦桂《次韵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