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台绛蜡泪成堆":银烛台上,红蜡已燃得烛泪成堆,
"四面轩窗尽放开":四周的轩窗都敞开着。
"花影忽生知月到":花影忽然浮现,才知月亮升起来了,
"竹梢微响觉风来":竹梢传来轻响,方觉清风已吹至。
"豪挥彩笔诗千首":豪情勃发,挥笔写下千首诗,
"醉倚红妆酒百杯":酒意酣畅,醉靠着侍女再饮百杯。
"游玩未阑归未得":游玩还没尽兴,谁也不想回去,
"高城漏箭几相催":可高城里的漏壶已催了好几回。
# 几:嘉庆校作声。
真山民处州丽水人。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真山民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银台绛蜡泪成堆,四面轩窗尽放开”描绘了夜饮的环境。银质烛台上,绛红色的蜡烛已燃烧许久,烛泪凝结如堆,既暗示了宴饮时长,也透着一丝热烈未歇的氛围;四周的轩窗尽数敞开,可见主人待客的敞亮与宴饮的随性。这两句不直接写人,却通过“蜡泪成堆”的细节和“轩窗尽放”的布置,间接烘托出宴饮的持久与自在。颔联“花影忽生知月到,竹梢微响觉风来”转向对自然夜景的细腻描摹。月光未直接出现,而是通过“花影忽生”的动态变化,让诗人恍然察觉月亮已然升起;清风也非直白写来,而是借“竹梢微响”的细微声响,让人感受到风的悄然而至。“忽生”“微响”两个词,以动衬静,既写出了夜晚的清幽宁静,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光影、声响的精准捕捉,字里行间透着文人特有的观察视角与审美意趣。颈联“豪挥彩笔诗千首,醉倚红妆酒百杯”聚焦宴饮,刻画文人相聚的豪情与欢纵。“豪挥彩笔”写出众人诗兴大发、挥毫泼墨的洒脱,“诗千首”虽为夸张,却精准传递出文人聚会时的创作热情;“醉倚红妆”“酒百杯”则描绘了酒酣后的情态,“红妆”代指侍女,既符合古代宴饮的常见场景,也以“醉倚”的姿态凸显了宴饮的尽兴。这两句通过“诗”与“酒”两个意象,将文人的雅兴与宴饮的欢畅融为一体,展现了相聚时的放达与快意。尾联“游玩未阑归未得,高城漏箭几相催”以时间的推移收束全诗,暗含不舍之情。宴饮游玩尚未尽兴,众人仍沉浸在欢悦中,谁也不愿离去;然而,高城中的漏箭(古代计时工具)已多次发出声响,提醒夜色已深。“未阑”“未得”的留恋与“几相催”的催促形成对比,既写出了欢宴的意犹未尽,也暗合了“欢会难久”的普遍感慨。结句不直抒胸臆,却以“漏箭相催”的客观物象,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宴饮暂歇的怅惘轻轻带出,余味含蓄悠长。
上一篇:宋·陆游《海棠》
下一篇:宋·陶梦桂《次韵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