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几杯空酒":荒野小店中饮下几杯酒,杯中酒已喝尽。
"醉里两眉长皱":醉酒时双眉始终紧蹙着。
"已自不成眠":本来就已经难以入眠,
"那更酒醒时候":更何况是酒醒之后的时刻。
# 那更:那堪。
"知否":知道吗。
"知否":知道吗。
"直是为他消瘦":简直是因为他而日渐消瘦。
# 消瘦:身体消减变瘦。
宋代词人
向滈(?~?),宋代词人。一作向镐,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他自幼能诗,曾跟随宋代诗人王庭珪学习交游。高宗绍兴年间,官萍乡县令。其词朴实自然,情感真挚,但内容不够丰富深刻。胡玉缙云:“其词虽未能与柳永、秦观抗衡,而清婉流丽,与晏殊、谢逸亦略相伯仲。”有《乐斋词》一卷,《全宋词》录存43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借“野店空酒”“醉里眉皱”“酒醒无眠”等日常景象,写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借酒消愁、彻夜难眠的愁苦。
2. 分段赏析
“野店几杯空酒”,开篇点明地点是荒郊野外的小客店,一个“野”字,便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几杯空酒”,直白地写出词人在这偏僻小店中,独自饮酒,酒已喝尽,尽显落寞之感,初步透露了他内心有愁绪,试图借酒消愁。“醉里两眉长皱”,承接上句,进一步刻画词人醉酒后的状态。即便在醉意朦胧之中,他的双眉依旧长时间紧紧皱起。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即便借助酒精的力量,也无法驱散他内心深处的忧愁,可见愁绪之深,已然扎根心底,难以排解。“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道出词人当前的失眠困境。“已自”表明他原本就已经难以入睡,而“那更”则递进一层,强调酒醒之后,意识恢复清醒,内心的愁苦愈发清晰,孤独之感也更为强烈,失眠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让他在这寂静的夜晚愈发煎熬。“知否。知否”,连续两个“知否”,似是词人内心的自问,又仿佛是在向远方的那个人倾诉。这一声声追问,饱含着他内心深沉的情感,像是在埋怨对方不知自己的相思之苦,又像是在期待能引起对方的关注,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急切。“直是为他消瘦”,结尾直接点明了词人愁苦、失眠、消瘦的缘由。“直是”二字斩钉截铁,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他对“他”的深深思念,以至于因这份相思,身体日渐消瘦,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尽显相思之苦对人的折磨。
3.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勾勒出旅人别后相思的深切愁绪。全词语言浅近却情意深沉,通过细节描写与情感递进,将别后旅居的孤寂、思乡怀人的惆怅,化作轻柔雅丽的文字,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下一篇:宋·苏轼《次韵胡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