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jiāng
yǐn
·
·
qiū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3
西
fēng
xìn
lái
jiā
wàn
wèn
guī
wèi
yàn
hóng
tiān
rén
zuì
huáng
huā
jiāo
shēng
qiū
mèng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远离家乡的游子,醉卧在秋菊盛开的园中,思乡的梦里隐约听到秋雨轻打着芭蕉,声声不断。

逐句剖析

"西风信来家万里":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

"问我归期未":问我何时归家?

# 未:什么时候。,归:回去。

"雁啼红叶天":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

#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人醉黄花地":远离家乡的游子,醉卧在秋菊盛开的园中,

#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思乡的梦里隐约听到秋雨轻打着芭蕉,声声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代张可久所作的《清江引·秋怀》,是一篇极具韵味的思乡题材散曲。作品以“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起笔,巧用拟人,赋予西风送信的人性化特征,直白传递思乡之情。后三句“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从视听等多感官角度出发,融情于景,借红叶、黄花、雁啼、雨打芭蕉等秋景,将游子羁旅漂泊的乡愁具象化。“啼”“醉”炼字精妙,雁啼寄愁,人醉忘忧,尽显苍凉冷颓。全曲物我交融,意新语俊,字响调圆,以简洁笔触勾勒出浓郁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江引·秋怀》是张可久在秋风萧瑟中收到远方万里家书时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但文献史料未明确记载具体创作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也是一首思乡题材的作品,描绘秋景与乡问,表达了游子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赋予西风以人的送信行为,增添人情味。如“西风信来家万里”,将西风人格化,使思乡之情表达更生动。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把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秋景。像“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借雁、红叶等景,展现浓郁思乡情。

3. 分段赏析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以拟人手法,赋予西风送信的人情,直白道出思乡情,“问我归期未”亲切平实,流露淡淡哀愁,尽显真情实感。“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从视听等多感官角度写景。“红叶”“黄花”色彩鲜明,勾勒清秋轮廓;“啼”“醉”炼字精妙,雁啼寄愁,人醉忘忧,苍凉冷颓情韵尽显。“芭蕉雨声秋梦里”,借芭蕉这一传统愁思意象,以雨打芭蕉强化愁绪。秋雨惊醒乡梦,将客乡况味与主观感受融入景中,含蓄表达有家难归的羁愁。

4. 作品点评

此诗开篇即诉乡思,却未直言其深。诗人以“西风”“红叶”等秋景入诗,勾勒色彩斑斓的秋意图,营造独特意境,含蓄蕴藉地烘托出浓郁乡愁,尽显婉约抒情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新语俊,字响调圆。“雁啼”一联,堪称妙对。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邓元煊《元曲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元好问《雁门关外》

下一篇:元·张鸣善《落梅风·咏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