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jiāng
yǐn
·
·
chūn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2
huáng
yīng
luàn
mén
wài
liǔ
qīng
míng
hòu
néng
xiāo
chūn
yòu
shì
xiāng
shòu
huā
xiǎo
chuāng
rén
bìng
jiǔ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逐句剖析

"黄莺乱啼门外柳":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

# 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雨细清明后":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

# 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能消几日春":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

# 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能消,能禁受。

"又是相思瘦":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

# 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让人憔悴消瘦。作者《庆宣和·春思》:“一架残红褪舞裙,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可与此句互相参照。

"梨花小窗人病酒":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江引·春思》为元代张可久所作。此曲主题为女子的春日相思。开篇借黄莺啼柳、雨细清明之景,不着痕迹地化用唐人诗句,为相思营造氛围。接着叹春短,直言因相思而消瘦。末句“梨花小窗人病酒”意蕴悠长。全曲以景衬情,语言清新婉丽,生动展现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在元曲众多相思作品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清江引·春思》是元代张可久所写。当时正值清明,他见春残雨细,联想到世间诸多思妇,因美好青春随时光流逝,远方爱人却迟迟未归,有感而发写下此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春思的元曲。描绘清明后细雨中,女子听莺啼、叹春短,因思念远方爱人而消瘦、借酒消愁的情景,表达其浓烈的相思与忧愁,情真意切,韵味悠长。

2. 写作手法

化用:开篇“黄莺乱啼门外柳”化用金昌绪《春怨》诗意,写思妇被黄莺扰梦;“雨细清明后”则源于杜牧《清明》,从思妇视角念及游子,不着痕迹地深化了曲的意境。“能消几日春”化用辛弃疾词意,借春光易逝衬托相思之苦,“又”字强调相思非首次,使情感表达自然且典雅。以景结情:结尾“梨花小窗人病酒”,既呼应前文,概括相思原因,又借梨花凋零、病酒之景,留想象空间,韵味无穷。

3. 分段赏析

开篇“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作者不着痕迹地化用唐人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化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描绘思妇本欲于梦中寻得情思慰藉,却被黄莺啼叫搅扰,无法入眠,不能在梦里享受现实缺失的甜蜜。“雨细清明后”则浓缩杜牧《清明》句意,写思妇牵挂的行人,妙处在于思妇未因黄莺惊扰埋怨行人归期,而是担忧游子在清明细雨泥泞路上黯然神伤,借引用诗句,不着痕迹地深化意境,如撮盐入水般自然。“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这两句,双承上文曲意,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词意,借春光渐逝衬托出哀怨且无尽的相思。一个“又”字表明这种两地相思已非首次,就如同作者在《庆宣和·春思》中所写的相思之态,自然而不刻意雕琢,典雅却不堆砌辞藻,尽显作者博采众长、底蕴深厚,下笔如有神助。末句“梨花小窗人病酒”堪称精妙。梨花象征着春光将尽,思妇透过小窗,目睹梨花凋零、春事渐衰,而远方爱人仍未归来,满心闲愁无处排解,只能借酒消愁以致病酒。此句既呼应前文“清明后”和“几日春”,又概括了“相思瘦”的缘由,还为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让人不禁联想起冯延巳、李清照词中类似的借酒消愁、因相思而消瘦的情境。作者在此基础上,于曲尾对全曲意境进行出色概括与创造,真正做到言简意赅却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清江引·春思》价值体现在细腻刻画相思之情。写作上,用语婉丽,巧用化用营造氛围。亮点是“梨花小窗人病酒”堪称俊语,余味无穷。它在元曲中独树一帜,尽显其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清梁廷柑《曲话》卷二

# 言简而趣味无穷。

明王骥德《曲律·论小令》

# 词曲虽小道,然非多读书以博其闻,发其趣,终非大雅。

明王骥德《曲律·讫须读书》

# 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明王骥德《曲律·论用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佚名《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下一篇:元·吴镇《画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