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洗时":美人梳洗妆扮的时候,
"满头间珠翠":满头遍插金银和珠翠。
# 珠翠:指珍珠和翡翠。,间:间隔,错杂地缀着。
"岂知两片云":怎知道两片云一般的发髻上华丽佩饰,
# 两片云:古时用来形容女人的秀发,这里代指女人头上的两个发髻。
"戴却数乡税":抵得上几个乡的赋税。
唐末五代诗人
郑遨(866?~939?),唐末五代诗人。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唐昭宗时,举进士不第,入少室山为道士,后移居华山。唐明宗时,授左拾遗,不就职。晋高祖即位,以谏议大夫召,称疾不起,赐号逍遥先生。郑遨与李道殷、罗隐之友善,并称“三高士”。郑遨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作品多表现对世人追逐名利、贪求淫乐的嘲讽和对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的抨击,以及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代表诗作有《宿洞庭》《题病僧寮》等。著有《拟峰集》,已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描绘了富贵人家女子梳洗时满头佩戴珠翠的奢华情景,通过“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揭示出这些华丽饰品背后,是劳动人民沉重的赋税负担,体现了封建社会中贫富差距和剥削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剥削阶级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是一首写社会现实题材的五言古诗,借美人梳妆的景象写出了封建社会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矛盾。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前两句“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抓住美人梳妆的场景,以“满头”凸显珠翠之多,用“间”字描绘珍珠翡翠交错点缀的华贵,生动勾勒出贵族美人的奢靡形象,为后文批判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诗人以直白的笔触,描绘出富贵女子梳洗时的情景。“满头”强调珠翠数量之多,“间”字生动展现出珠翠错落点缀在头发上的样子,一个简单的日常场景,便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展露无遗。这种不加渲染的描写,却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富贵阶层的奢靡。后两句“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两片云”指代女子的发髻,诗人在此发出感慨,富贵女子怎会知晓,自己头上这看似平常的发髻装饰,竟耗费了几个乡农民缴纳的赋税。这两句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揭示出富贵阶层的奢华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富贵曲》以质朴直白的语言,承载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诗人别具匠心地选取富室女子满头珠翠这一典型意象,通过细腻铺陈其首饰的华贵奢靡,将贵族阶层纸醉金迷的生活图景展露无遗。诗歌的精妙之处更在于其含蓄委婉的表达。一句“戴却数乡税”,以女子发髻之饰与数乡赋税作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惊雷。无需直白控诉,读者便能从中洞悉,贵族所享受的奢华生活,皆是建立在盘剥百姓血汗的基础之上。这一巧妙的隐喻,不仅深刻揭露了封建赋税制度的剥削本质,更无声传递出诗人对底层民众苦难的深切悲悯,使诗歌在委婉含蓄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 郑征君为诗,皆祛淫靡,迥绝嚣尘。如《富贵曲云》:“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两乡税。”……又《景福中作》:“闷见戈铤租四溟,恨无奇策救生灵。如何饮酒得长醉,直到太平时节醒。”
唐何光远《鉴诫录》
# “美人梳洗时”四语,是“小雅”、“正风”。
清袁枚《随园诗话》
# 此等诗读之,令人知衣食艰难,有关风化,得《三百篇》遗意焉。
清马位《秋窗随笔》
上一篇:唐·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
下一篇:唐·杜牧《柳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