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dòng
tíng

朝代:唐作者:郑遨浏览量:1
yuè
dào
jūn
shān
jiǔ
bàn
xǐng
lǎng
yín
yǒu
shuǐ
xiān
tīng
rén
shí
zhēn
xián
shì
yíng
gāo
qiū
kàn
dòng
tíng

译文

月亮照到君山时,我的酒意刚醒了一半,我放声吟诗,怀疑有水仙在倾听。没人认识我,这可真是自在清闲的事,好在还能在这高爽的秋天欣赏洞庭湖的景色。

逐句剖析

"月到君山酒半醒":月亮照到君山时,我的酒意刚醒了一半,

"朗吟疑有水仙听":我放声吟诗,怀疑有水仙在倾听。

# 朗吟:高声吟咏。

"无人识我真闲事":没人认识我,这可真是自在清闲的事,

"赢得高秋看洞庭":好在还能在这高爽的秋天欣赏洞庭湖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洞庭》是唐至五代诗人郑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洞庭湖畔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月照君山、酒意半醒的朦胧之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次句通过诗人放声吟诗,怀疑水仙倾听,展现出其悠然自得的心境。第三句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真正的闲适心事,流露出一种孤独感。末句则笔锋一转,表达好在还能在这高爽的秋天欣赏洞庭湖的美景,体现出诗人对眼前自然景色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

郑遨(866?~939?),唐末五代诗人。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唐昭宗时,举进士不第,入少室山为道士,后移居华山。唐明宗时,授左拾遗,不就职。晋高祖即位,以谏议大夫召,称疾不起,赐号逍遥先生。郑遨与李道殷、罗隐之友善,并称“三高士”。郑遨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作品多表现对世人追逐名利、贪求淫乐的嘲讽和对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的抨击,以及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代表诗作有《宿洞庭》《题病僧寮》等。著有《拟峰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月到君山酒半醒”,这句诗中“月到君山”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君山的画面,营造出清幽的氛围。“酒半醒”则表现出诗人微醺的状态,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感。“朗吟疑有水仙听”,这句诗中“朗吟”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放声吟诗的状态。“疑有水仙听”则增添了一份奇幻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诗人陶醉于自己的吟诗之中,仿佛有神仙在倾听,进一步展现出其闲适、超脱的心境。“无人识我真闲事”,这句诗中“无人识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他觉得自己的闲适心事无人能够理解。“真闲事”强调了这种心事的真实性和独特性,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知音的渴望。“赢得高秋看洞庭”,这句诗中“赢得”有好在、幸亏的意思,“高秋”点明了季节,此时洞庭湖的景色更加美丽。“看洞庭”则表现出诗人对眼前自然景色的珍惜和享受,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份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重咏》

下一篇:唐·施肩吾《幽居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