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íng
lán
rén
·
·
guī
yuàn

朝代:元作者:王元鼎浏览量:2
chuí
liǔ
yān
juān
juān
dāng
xiù
xuān
qiè
shēn
mián
yuè
yuán
rén
wèi
yuán
huā
cán
shēng
gèng
bēi
jiào
chūn
guī
láng
wèi
zhī
juān
qìng
wèn
láng
guī

译文

轻柔的柳枝依依摇曳,招惹起暮色中的烟霭,皎洁的月亮娟秀明净,正照着雕花的绣楼轩窗。我独自一人孤枕难眠,眼见月儿圆满,人却不能团圆。杜鹃啼叫,直叫得春花残败,啼声更添悲戚,它呼唤着春光归去,可我的郎君却全然不知。杜鹃啊,我请你替我传句话,问问我的郎君,究竟何日才能把家还?

逐句剖析

"垂柳依依惹暮烟":轻柔的柳枝依依摇曳,招惹起暮色中的烟霭,

"素魄娟娟当绣轩":皎洁的月亮娟秀明净,正照着雕花的绣楼轩窗。

# 娟娟:美好的样子。,素魄:月亮,洁白的月亮。

"妾身独自眠":我独自一人孤枕难眠,

"月圆人未圆":眼见月儿圆满,人却不能团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杜鹃啼叫,直叫得春花残败,啼声更添悲戚,

# 啼得花残: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因为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又“此鸟鸣则芳菲歇。”故曰“啼得花残”,“叫得春归”。

"叫得春归郎未知":它呼唤着春光归去,可我的郎君却全然不知。

"杜鹃奴倩伊":杜鹃啊,我请你替我传句话,

"问郎何日归":问问我的郎君,究竟何日才能把家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凭栏人・闺怨》是元代散曲家王元鼎创作的小令。此曲上片描绘暮春景象,垂柳在暮色烟霭中摇曳,明月映照绣轩,继而刻画女子独自入眠的情景,以“月圆人未圆”的对比,表现其孤寂与对团圆的期盼;下片借杜鹃啼叫至花残、春归的景象,传递时光流逝的怅惘,又通过女子托付杜鹃询问郎君归期,展现其对远方人的牵挂。全曲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结合,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深闺女子的幽怨与对归人的急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家

王元鼎(?~?),元代散曲家。一说玉元鼎,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至治、泰定年间,曾任翰林学士,与著名杂剧女伶顺时秀往还相善。其〔双调·折桂令〕《桃花马》一曲,立意新巧,用语明快。其套数〔商调·河西后庭花〕“走将来涎涎瞪瞪”一篇,或题《嘲妓》,或题《嘲妓华文秀》等,多用叠字及俚俗口语,尖新爽利,颇见豪辣本色,流传极广。《太和正音谱》将其列入“词林英杰”中。《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七首,套数两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构建暮春月夜的清冷意境—柳枝摇曳“惹”动暮烟,明月“当”轩映照,既是环境描写,亦暗含女子凭栏远眺的孤寂身影。“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以“月圆”与“人未圆”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对比,将自然物象的圆满与人物处境的残缺并置,凸显其独处的凄凉与对团圆的渴望。下片“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借杜鹃啼血意象,以“花残”“春归”强化时光流逝的怅惘,杜鹃啼声既是自然声响,亦成为女子内心悲戚的外化,与“郎未知”的无奈形成呼应,勾勒出被时光与离别双重催迫的深闺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下一篇:元·王哲《渔家傲·德修真年七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