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xīn
zhàng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xiào
shēn
dìng
zài
běi
zhōu
yòu
nán
zhōu
mǎi
tián
suì
guī
xiū
xiàng
lái
yuán
luò
luò
yōu
yōu
chì
huáng
chén
sān
bǎi
sōng
qiū
dēng
lóu
rén
duō
zài
tóu
qīng
quán
míng
yuè
xiǎo
gāo
shù
luàn
chán
qiū

译文

嘲笑自己身如飘蓬难以安定,一会儿在家乡忻州一会儿又来河南。什么时候买田遂人心意归隐故士。自己向来光明正大坦荡磊落,此后也将悠闲自在处事泰然。烈日当空、黄沙漫卷的长途跋涉中,我多次登上嵩山高楼远眺。老朋友们大都欢聚在玉溪那美丽的地方。清泉下明月渐渐西沉东方欲晓,高高的树上随意可见的蝉叫声渐渐没了。

逐句剖析

"自笑此身无定在":嘲笑自己身如飘蓬难以安定,

# 无定在:居无定所。,自笑:嘲笑自己。

"北州又复南州":一会儿在家乡忻州一会儿又来河南。

# 南州:此指作者当时寓居之昆阳(今河南叶县)、孟津(今河南孟津)等地。,北州:代指作者家乡忻州。

"买田何日遂归休":什么时候买田遂人心意归隐故士。

# 买田:意谓回家乡种田。

"向来元落落":自己向来光明正大坦荡磊落,

# 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此去亦悠悠":此后也将悠闲自在处事泰然。

# 悠悠:形容悠闲自在。

"赤日黄尘三百里":烈日当空、黄沙漫卷的长途跋涉中,

# 三百里:虚指。,赤日黄尘:喻指长途跋涉。赤日,烈日。

"嵩丘几度登楼":我多次登上嵩山高楼远眺。

# 嵩丘:指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故人多在玉溪头":老朋友们大都欢聚在玉溪那美丽的地方。

# 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故人:老朋友。

"清泉明月晓":清泉下明月渐渐西沉东方欲晓,

# 晓:拂晓,清晨。

"高树乱蝉秋":高高的树上随意可见的蝉叫声渐渐没了。

# 秋:本喻容颜衰老,此指蝉声渐渐减少,意为夏天快没了,秋天快到了。,乱:任意,随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寄德新丈》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所作词。主题借自身漂泊行踪与旅途、往昔场景,抒发漂泊无定的怅惘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上阕聚焦自身境遇,直白倾诉漂泊无定的身世感,从漂泊现状到归休之盼,层层递进写怅惘;下阕由旅途入怀友,忆往昔与故人相聚的美好,以景结情留余韵。该词将个人漂泊之叹与对友人的思念融合,语言质朴却情味深沉,显示出词人擅于以平常语道深沉情的风格,表达了漂泊之感与怀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江仙・寄德新丈》创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23),时年元好问三十三岁。此前,他二十七岁举家南下,二十九岁移居登封、昆阳,三十三岁曾前往孟津,后返回登封,期间还有数次赴京应试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词。全词描绘了自身漂泊、辗转南北的境遇,追忆与故人聚首玉溪的场景,整体表达了漂泊无定的身世怅惘,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开篇以“自笑”起笔,直言自身漂泊无定、辗转南北的状态,将对生涯漂泊的怅惘、无奈情绪直接吐露。

3. 分段赏析

上阕:起首“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以自嘲口吻开篇,“自笑”二字用词精妙,将漂泊的无奈与感慨,以含蓄、淡而有味的方式托出来,比“自叹”少了一些激烈愤懑,多了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自嘲。“北州又复南州”简洁概括出迁流不定的际遇,“又复”强调行止无定的状态,显示出漂泊的无奈。“买田何日遂归休”直抒胸臆,道出返乡归隐的迫切渴望,“何日”二字,将渴望与现实的阻隔(归期难定)袒露出来,满是怅惘的心态。“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聚焦于思想与处世态度,“元落落”显露出本性坦荡和磊落,“亦悠悠”隐含了归隐后悠然出世、与世无争的期盼,可结合前文“何日遂归休”,又藏着“归期难卜,前路茫然”的隐忧,将思归的夙愿与茫然心境相互交融,词意结合题意,为下阕抒情做好铺垫。下阕:“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词人笔锋一转,从个人落寞转入与友人聚首的欣慰。“赤日黄尘”渲染旅途艰辛(骄阳似火、风尘仆仆),“三百里”强调路程非常漫长,却为赴友人之约长途跋涉而来,足以看出友情之珍贵。“几度登楼”以动作细节描写,概括与好友欢聚胜游的过往,“几度”藏着对相聚时光的珍视与怀念,让“嵩丘登楼”的画面,成为了友情与美好回忆的载体。“故人多在玉溪头”点明友人所在之处,“多在”说明玉溪头是友人的常聚地,暗含对往昔群友相会场景的怀念之情。末句“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以具有禅意与诗意的写景点明主旨,“清泉明月”契合禅学“清澈光明”的喻象,“高树乱蝉”增添了秋意的悠然。此景与上阕低回落寞形成鲜明对照,借清幽、充满生机的画面,暗示作者借友情、自然获得了精神的解脱,禅悦与慰藉尽在诗景中,言语有尽而意向无穷。在含蓄的笔调中,显示出词人“以情驭景,以景托情”的特色,把个人际遇与情感,借词间意象,尽情流淌出深沉、幽远的韵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采用婉转倾诉的方式,面向友人娓娓道来。开篇以自嘲之语起笔,随后笔锋转向对林泉生活的向往与禅意领悟,巧妙地将复杂心绪融入隐逸情思之中,余韵悠长,引人反复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笑”两句,壮浪沉郁。

清文学家陈廷焯《词则·放歌集》

# 孤寂中仍有愁思缭乱悲凉之感。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拔荆《中国词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可久《金字经·百年浑似醉》

下一篇:元·倪瓒《垂虹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