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qióng

朝代:元作者:明本浏览量:2
qióng
wàn
jiē
tóng
shǒu
kōng
mén
jiā
fēng
xiāng
yān
niǎo
bái
zhú
yǐng
yáo
hóng
duì
cuì
tóng
jīn
hàn
dàn
róng
liáo
dǎo
shān
wēng
shào
xiǎo
wán
tóng
tiān
xìng
ér
 yí
yàng
shū
yōng
ǒu
lái
chén
shì
wàng
què
shān
zhōng
yǒu
zhī
méi
qiān
gān
竿
zhú
wàn
nián
sōng

译文

四季的更迭无穷无尽。世间万物的本质大致相同。我坚守着空门、秉持佛祖传下的家风。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腾,火的光影摇曳着绯红。眼前是苍翠的梧桐,金黄的荷花,洁白的芙蓉。我这潦倒的山野老翁。年少时本是顽皮的孩童。天性如此、一样的疏懒慵钝。偶然来到这尘世之中,竟暂且忘却了山中的清梦。唯有那一支孤傲的梅花,千竿挺拔的绿竹,万年常青的苍松。

逐句剖析

"四序无穷":四季的更迭无穷无尽。

"万物皆同":世间万物的本质大致相同。

"守空门、":我坚守着空门、

"佛祖家风":秉持佛祖传下的家风。

"香烟袅白":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腾,

"烛影摇红":火的光影摇曳着绯红。

"对翠梧桐":眼前是苍翠的梧桐,

"金菡萏":金黄的荷花,

"玉芙蓉":洁白的芙蓉。

"潦倒山翁":我这潦倒的山野老翁。

"少小顽童":年少时本是顽皮的孩童。

"天性而、":天性如此、

"一样疏慵":一样的疏懒慵钝。

"偶来尘世":偶然来到这尘世之中,

"忘却山中":竟暂且忘却了山中的清梦。

"有一枝梅":唯有那一支孤傲的梅花,

"千竿竹":千竿挺拔的绿竹,

"万年松":万年常青的苍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四序无穷》是元代释明本所作的一首词。主题围绕禅意与自然,上片描绘寺院香烟烛影、梧桐荷花等景物,展现“万物皆同”的佛理;下片以自嘲口吻写“潦倒山翁”天性疏慵,表达对尘世的反思与对山林的向往,结尾借梅竹松象征坚守本心。写作手法上,采用景情交融、以景证理的方式,将禅意融入自然意象。语言通俗凝练,既用口语化表达如“少小顽童”,又暗含“四序无穷,万物皆同”等哲理。全词通过淡雅的景物描写与质朴的自我调侃,传递出淡泊随性、超脱尘世的禅者心境,是元代禅意词的代表,体现了僧人“不事雕琢,以心观物”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诗僧

明本(1263~1323),元代诗僧。又称释明本,俗姓孙,号中峰,新城(浙江杭州)人。明本出家于吴山圣水寺,后往天目山,依高峰禅师,在师子院精研佛理。元贞大德年间,遍游大江南北,结庵于湖州弁山及雁荡山。延祐五年,仁宗赐“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号,命将明本所主师子院更名为“师子正宗禅寺”。至治三年圆寂,谥智觉。其颇富诗名,与文坛名流赵孟𫖯、冯子振、贯云石等人交往甚密。著有《梅花百咏》《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四序无穷。万物皆同”,以简洁语言点明四季更迭、万物共生的自然规律,暗含佛教“万法归一”的哲理。“守空门、佛祖家风”直接表明僧人身份与修行宗旨。“香烟袅白,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勾勒出寺院静谧、庄严的氛围。“对翠梧桐,金菡萏,玉芙蓉”选取梧桐、荷花等意象,既展现自然之美,又象征清净本心,与佛教教义相呼应。下片:“潦倒山翁。少小顽童”以诙谐自嘲的口吻,刻画天性疏懒、不拘小节的自我形象。“天性而、一样疏慵”强调随性自然的性格特点。“偶来尘世,忘却山中”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山林修行生活的怀念。“有一枝梅,千竿竹,万年松”以岁寒三友作结,象征坚守自我、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深化了全词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顾从礼《黄浦》

下一篇:元·李俊明《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