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思量":心中没有什么可牵挂思量。
"万虑皆忘":万千忧虑皆已遗忘。
"坐两班、":与两排僧众、
"大众禅床":一同坐在禅床上,专注修行。
"粗衣遮体":穿着粗布衣衫蔽体,
"粝饭充肠":吃着糙米饭充饥。
"有一函经":身边唯有一卷佛经,
"一佛像":一尊佛像,
"一炉香":一炉焚香。
"功课寻常":日常的修行动课平平常常。
"道行非狂":求道之心从不虚妄张扬。
"爱山中、":偏爱山中的日子、
"白昼偏长":连白昼都仿佛格外悠长。
"翠苔岩洞":居所是布满翠绿苔藓的岩洞,
"绿竹山房":或是被绿竹环绕的山房。
"有一天风":这里有漫天吹拂的风,
"一天月":一轮皎洁的月,
"一天凉":还有整日弥漫的清凉,处处皆是禅意。
元代诗僧
明本(1263~1323),元代诗僧。又称释明本,俗姓孙,号中峰,新城(浙江杭州)人。明本出家于吴山圣水寺,后往天目山,依高峰禅师,在师子院精研佛理。元贞大德年间,遍游大江南北,结庵于湖州弁山及雁荡山。延祐五年,仁宗赐“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号,命将明本所主师子院更名为“师子正宗禅寺”。至治三年圆寂,谥智觉。其颇富诗名,与文坛名流赵孟𫖯、冯子振、贯云石等人交往甚密。著有《梅花百咏》《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无物思量。万虑皆忘。坐两班、大众禅床。”开篇直写心境:心中没有任何事物需要思量,所有忧虑都已忘却,与众人一同坐在禅床上修行,简洁勾勒出禅修时的专注与宁静。“粗衣遮体,粝饭充肠。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粗衣”“粝饭”写物质生活的简朴,却毫无抱怨;“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以三个“一”列举修行必需品,简单的意象凸显诗人精神世界的富足,体现僧人安贫乐道的修行态度。下片“功课寻常。道行非狂。爱山中、白昼偏长。”:“寻常”“非狂”强调修行的踏实与平和,不张扬、不虚妄;“爱山中白昼偏长”则流露对山林生活的喜爱,漫长白昼更适合静心修行,尽显随遇而安的心境。“翠苔岩洞,绿竹山房。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翠苔”“绿竹”描绘山中清幽景色,岩洞与山房构成宁静的修行环境;“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以三个“一天”展现自然的辽阔与澄澈,风、月、清凉融入身心,物我相融,尽显禅境的空明与自在。
上一篇:元·王哲《川拨棹·一更里》
下一篇:元·陈德永《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