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guì
lìng
·
·
cháng
shā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卢挚浏览量:3
zhāo
yíng
zhōu
bīn
xiàng
héng
xún
shī
xiāng
shuǐ
xún
chūn
guó
rèn
lán
tīng
zhōu
qiān
ruò
shuí
wèi
zhāo
hún
kōng
duàn
cāng
yún
àn
huáng
líng
bǎo
níng
chén
shì
tài
fēn
fēn
qiān
cháng
shā
chén

译文

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

逐句剖析

"朝瀛洲暮舣湖滨":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

# 湖滨:这里指长沙,因长沙地处洞庭湖边。,舣:使船靠岸。,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オ,成立文学馆。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内“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荣幸。元代的集贤院,类似唐文学馆,这里暗喻自己有集贤院头衔。

"向衡麓寻诗":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

# 衡麓:衡山山麓,即岳麓山,在长沙郊外。

"湘水寻春":到湘水边寻找春天,

# 湘水:即湘江,经长沙注入洞庭湖。

"泽国纫兰":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

# 纫兰:佩戴着兰花。纫,连缀起来。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泽国:指湖南水乡。

"汀州搴若":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

# 搴若:釆摘杜若。搴,采摘。若,杜若,一种香草。,汀州:水边沙地。

"谁为招魂":又有谁为之招魂呢。

# 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写下《招魂》篇,为昏君楚怀王招魂。另一解宋玉为屈原作《招魂》。这里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

"空目断苍梧暮云":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

# 苍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相传为舜所葬处。

"黯黄陵宝瑟凝尘":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

# 凝尘:积满灰尘。,宝瑟:有二十五弦的拨乐器。舜时只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拨瑟,且教二妃拨瑟。,黄陵:黄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县北。相传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

"世态纷纷":世态纷争,

"千古长沙":悠久而古老的长沙,

"几度词臣":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

# 词臣:本指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这里泛指像屈原、贾谊那样的文士、骚人词客。,几度:多少次,多少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折桂令·长沙怀古》是元代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开篇用夸张的手法点明作者从京城外放的境遇,“寻诗”“寻春”看似洒脱,实则暗含排遣愁绪之意;引用屈原典故,借“招魂”表达对先贤的追思。“苍梧暮云”“黄陵宝瑟”营造出历史的苍茫氛围,最后感慨世态与贬谪长沙的词臣。这首散曲名为怀古,实则伤今,将个人外放的失意与对古人的凭吊相结合,尽显深沉悲凉,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卢挚(1242?~1314?),元代文学家。字处道,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世祖至元五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等职,官至翰林承旨。卢挚兼擅诗文词曲,诗与刘因比肩,文与姚燧齐名。其散曲作品存世较多,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著有《疏斋集》《疏斋后集》《江东稿》等。今人辑有《卢疏斋辑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作者初获集贤学士、大中大夫之职,旋即外放湖南长沙,远离朝堂,抱负难展。抵达湖南后,他创作诸多凭吊古迹的散曲,此为其中之一。当诗人初临长沙,登上岳麓山巅,凝望湘江奔流,追忆往昔,追思先贤,自然而然联想到因政治失意而投江的屈原,由此创作这首吊古抒怀的小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散曲。这首散曲名为怀古,实则伤今,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追思与深情仰慕,抒发了自身被外放的失意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采用夸张手法,凸显境遇转变之迅疾,直接点明作者怀古伤情的缘由。作者清晨还在集贤院履职,夜晚便乘船抵达长沙,从其以“瀛洲”指代集贤院,足见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与满意。​用典:“泽国纫兰”源自《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典故意在屈原通过佩戴香草,来表明自己追求高洁品质,作者借“纫兰”这一行为,暗示自己如同屈原一般,坚守着高尚的情操,即便身处复杂的环境,也不随波逐流。

3. 分段赏析

“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采用夸张手法,凸显境遇转变之迅疾,直接点明作者怀古伤情的缘由。作者清晨还在集贤院履职,夜晚便乘船抵达长沙,从其以“瀛洲”指代集贤院,足见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与满意。​“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清晰交代卢挚来到洞庭一带的目的,于山水间寻觅乐趣,此句生动展现出他随遇而安、积极主动寻觅生活意趣的人生态度。​“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三句与屈原渊源深厚。“泽国纫兰”源自《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江洲搴若”化用典故《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招魂”指向宋玉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湘水之畔,跨越岁月长河向屈原致敬,其中饱含对屈原境遇的深切共情。​“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暮色笼罩,苍梧黄陵山被晚霞浸染,极目远眺,苍梧山上的陵墓与黄陵庙中湘妃的宝瑟皆覆满尘土,营造出浓郁的感伤氛围。​“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世事变幻无常,长沙历经千年,见证无数被贬文人在此用文字抒发心中抑郁愤懑,历史不断重演。作者名为吊古,实则倾诉自身感慨,歌颂屈原及历代不得志的词人忠臣,亦是借此表明心迹。

4. 作品点评

此曲苍劲笔触间藏凄凉,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字字句句直击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韩奕《二月二日寄友》

下一篇:元·王《沁园春·全真家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