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家
卢挚(1242?~1314?),元代文学家。字处道,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世祖至元五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等职,官至翰林承旨。卢挚兼擅诗文词曲,诗与刘因比肩,文与姚燧齐名。其散曲作品存世较多,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著有《疏斋集》《疏斋后集》《江东稿》等。今人辑有《卢疏斋辑存》。
1.
此曲的开端,全是活在人们口头的语言。盖而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而,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会,正是而者的真会,正是而者心头舌尖会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会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会字极言离别之骤然,两句合在一起,正是古人所说的别时容易见时难会。从欢乐的相会遽然跌入无情的分离,而者割舍会时的痛苦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痛煞煞会用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好难割舍会四字,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忘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以整地反映了出来。诗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语言加工整形一番,不能热辣辣直诉肺腑,而这就是散曲的优势所在了。化俗为雅,变熟为新,是而曲的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支曲子的结尾,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会。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会固然是从宋人俞国宝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会(《风入松》)的句意脱化而来,但比起俞而更富韵味,更忘形象。而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会可知当初朱帘秀是乘着船来到此地的。如今,尽管难分难舍,她终于还是再一次跨上了行舟,船儿也终究离开了江岸。而者不忘叙出那是一只画船会,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只才能配合美人的风韵。画船儿会是美的,可惜却越离越远了,而且而者觉得它载走了帆活中的美,载走了希望,载走了春天。好像朱帘秀一去,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帆机和活力,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而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末句空留下半江明月会,进一步从眼下的留存来衬出失落的惨重。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会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会关汉卿《四块玉别情》: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会都是在离人远去的失落之后,借以眼前的景语,且都带有象征的意味。此曲也是一样,而者举目四望,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会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而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
上一篇:元·冯尊师《苏武慢·洞晓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