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拈斑管书心事":轻轻拿起毛笔书写心事,
# 斑管:有斑纹的竹子做成的毛笔。
"细折银笺写恨词":细心折叠信纸写下怨恨诗句。
# 恨词:抒写离愁别恨的话。,银笺:洁白的信笺。
"可怜不惯害相思":可怜她不习惯承受相思之苦,
"则被你个肯字儿":都怪你那句“肯”字,
"迤逗我许多时":让我苦苦等待这么久。
# 迤逗:勾引,挑逗。
"鬓云懒理松金凤":懒得梳理如云鬓发,松散的金凤钗歪斜着。
# 金凤:凤形的首饰。,鬓云: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
"胭粉慵施减玉容":懒得涂抹脂粉,玉容日渐憔悴。
# 玉容:美称女子的容貌。
"伤情经岁绣帏空":整年守着空绣帐独自伤怀,
"心绪冗":心烦意乱,
"闷倚翠屏":倚着翠绿屏风发呆。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得穿针引线做女红,
# 粉线: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
"懒酌琼浆冷玉壶":懒得斟饮美酒,玉壶冷冷清清。
# 琼浆:原指仙人的饮料,此处喻美酒。
"才郎一去信音疏":情郎远去后音讯全无,
"长叹吁":只能长吁短叹,
"香脸泪如珠":香脸上流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以来老天爷对好事都很吝啬,
# 俭:约束,拘检。,好事:指男女间的爱情。
"自古瓜儿苦后甜":瓜儿的生长也总是先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抱钳":奶娘催逼拘管得像钳子一样紧,特别严,
# 紧抱钳:紧紧地加以拘束钳制。抱:一作拘。,奶娘:即亲娘。
"甚是严":管得越严,
"越间阻越情忺":偏越觉得情意缠绵。
# 情忺:情投意合。,间阻:从中阻拦。
"笑将红袖遮银烛":笑着用红袖遮住烛光,
# 银烛:雪亮的蜡烛。,红袖:红色的衣袖。
"不放才郎夜看书":不让我的才子情郎夜里苦读书。
"相偎相抱取欢娱":互相依偎互相拥抱欢愉取乐,
"止不过迭应举":不过是为了科举功名,
# 迭应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止不过:即只不过。
"及第待何如":考中又能怎样。
# 及第:科举应试后中选。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忙碌时何必赶做新鞋,
# 铰:用剪刀的两刃相夹切,用剪刀剪。
"寂寞罗帏冷篆香":空荡罗帐里篆香早已冷却。
# 篆香:犹盘香。,罗帏:罗帐。
"向前搂定可憎娘":赶紧搂住这娇嗔的姑娘,
"止不过赶嫁妆":不过是赶着置办嫁妆,
"误了又何妨":误了时辰又何妨。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元代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描写纯情女子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生活的一组散曲,形象地表现了元代女性的婚姻观、价值观。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写初恋少女被情人激起情感波动后,又遭冷淡对待时的复杂心绪。前两句描绘她仔细折叠银白色信笺,轻捏花纹精美的毛笔,打算逐行写下心事——这份心事用一个词概括,便是“离恨”。第三句是她的内心独白:初尝相思之苦,却不知如何排遣,只能自怜自艾。最后两句点明缘由:原来她本已得到心上人的承诺,却被反复“撩拨”却又未得结果,因此心中爱怨交织,愁绪绵长。第二、三首可视为第一首中“撩拨”情节的具体展开:少女变得懒得梳理鬓发、不愿涂抹脂粉,连拿针绣花样都提不起劲,连酒也懒得喝,常常在叹息中落泪。这几句生动勾勒出一个深陷相思之网、无精打采的少女形象。第四首转向对自由爱情的勇敢追求,语言直白有力,带着民间歌谣的质朴感。“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用俗语点出:所有美好事都像瓜要先苦后甜,需历经磨难才能实现。接着写“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古代少女被家长严格看管,但青春的自然渴望与对爱情的向往,终究关不住。最后少女态度鲜明,语气泼辣,活脱脱一个敢于挑战礼教、冲破束缚的大胆姑娘。第五首则从女子视角转向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封建社会中,男子为求功名应试,不知拆散了多少热恋或新婚的伴侣。诗中女子看似“轻浪”的举动,实则是对科举破坏爱情的批评,侧面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真挚情感的共同渴望。前五首都以女子口吻诉说心事,第六首则换作男子视角,展现这对恋人相爱的炽热。最后两首充满生活趣味,连起来像两组电影镜头:有对话、有场景,有俏皮的打趣,有急切的娇嗔,生动鲜活。
# 尽管是闺房中调笑的话语,其调侃也是对统治阶级价值观的大胆挑战。
宋安群
# 此曲大胆泼辣,声情逼真,是元人散曲的本色之作。
鲁文忠
下一篇:元·元好问《清平乐·香凝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