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魄关关花雨深":杜鹃啼鸣声声穿透春雨,花瓣纷飞如雨落满幽径,
# 关关:拟声词,拟鸟啼声。此处则拟杜鹃鸟的啼声。,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
"送师冲雨到江浔":踏雨相送僧人至江畔,水天相接处暮色渐沉。
# 浔:水边之地,江浔即江边。,冲雨:冒雨。
"不能更折江头柳":不必再折江畔青青柳枝,
"自有青青松柏心":你心中早有松柏般坚贞禅心。
# 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松树与柏树,枝叶繁茂,经冬不雕。人们诗文中常以松柏作为志操坚贞的象征。
唐末五代前蜀诗僧、画家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天复间入蜀,蜀主王建称他“禅月大师”。贯休与陈陶、方干、李频等众多诗人交往唱酬,多奇思奇句,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善画水墨罗汉及释迦弟子诸像,笔法坚劲,形象夸张,世称“梵相”,存世《十六罗汉图》传为其作。兼善草书,号曰“姜体”,时人比之为阎立本、怀素。著有《禅月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蜀魄关关花雨深”,此句以“蜀魄”开篇,借杜鹃啼血的典故奠定哀婉基调(注:杜鹃别称“蜀魄”,啼声悲切,常寄寓离思)。“关关”摹其声,以叠字强化凄切氛围,与“花雨深”三字构成视听通感——暮春飞花如雨,将离情物化为漫天飘坠的意象,深字既写落英堆积之厚,更暗喻愁绪层层浸透。诗人以哀景起兴,将自然时序的流转与送别之悲浑然交融,较单纯写景更添时空纵深感。次句“送师冲雨到江浔”,“冲雨”二字破题点睛,将前句的静态哀景陡然转为动态画面。一个“冲”字,既写僧人冒雨前行的决绝,又暗含诗人冒雨相送的急切,双关手法使主客身份在风雨中悄然置换。“江浔”即江畔,空间由花雨深巷转向浩渺江岸,视野骤然开阔,为后两句的意象转折埋下伏笔。此句以动作描写替代直白抒情,将离别之痛具象化为风雨中的踉跄身形,艺术张力远胜平铺直叙。第三句“不能更折江头柳”化用折柳送别之传统意象而反其道行之。“不能”二字斩钉截铁,既实写江畔无柳可折的地理环境,更暗含对世俗送别仪式的否定。诗人以否定句式突破窠臼,将离别之悲升华为对精神超脱的追求——既已参透聚散无常,何须拘泥于折柳寄情的形骸?此句看似悖于常理,实则以破为立,为末句的松柏意象张本。末句“自有青青松柏心”以松柏之“青青”对仗前句之“花雨”,由暮春衰景转向永恒生机。松柏在佛教文化中象征坚贞佛性,此处既赞僧人如松柏般不畏风雨的禅心,又自喻坚守本真的志节。末字“心”字收束全篇,将前三句的景语、事语尽数收摄于精神层面,使全诗在伤别基调中陡然透出澄明气象,恰似雨后松针上滚动的清露,哀而不伤,别有怀抱。
上一篇:唐·苏頲《汾上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