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朝代:元作者:白朴浏览量:3
piàn
西
shí
yān
jǐng
shuí
xiá
yóu
biàn
hóng
xiù
jīn
lóu
qīng
liǔ
shì
chù
lián
zhēng
juǎn
liù
qiáo
xiāng
wàng
lán
ráo
duàn
shí
shuǐ
jīng
gōng
diàn
殿
yáng
xià
shēng
rén
sàn
chàng
chè
cǎi
líng
xīn
yuàn
jīn
míng
lǎo
yǎn
huá
chūn
mèng
cháng
duàn
chí
yuàn
jìng
qián
gōng
shàng
màn
méi
huā
niǎn
qīng
shān
jìn
nài
méng
méng
shī
湿
gèng
zhuó
xiǎo
mán
zhēn
xiàn
线
jué
píng
shēng
piān
zhōu
guī
xīng
zhōng
qiǎn
zhì
yuán
xīn
mǎo
chūn
èr
yuè
sān
tóng
jǐng
ān
yóu
háng
zhōu
西

译文

一片西湖,四季都有着如烟般的迷人景色,谁有空闲能将它游遍。穿着红衣的女子在渡口的楼阁中,酒家的青旗在柳树环绕的集市上飘扬,几处酒肆的帘子争相卷起。六座桥相互对望,游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仿佛有十里之长的水晶宫殿般璀璨。夕阳西下,笙歌停止,人们纷纷散去,只传来采菱人那带着新愁怨的歌声。我已年老眼花,曾经的繁华如同一场春梦,如今想到故都的池苑,不禁肝肠寸断。在和靖祠前,在苏公堤上,我徒劳地捻着梅花。青衫全都,被蒙蒙细雨打湿,仿佛还有爱人细细缝制的痕迹。我忽然觉得这一生,想要归隐江湖的兴致,在这西湖之畔愈发浓烈了。至元辛卯年春天的二月初三,我和李景安提举一同游览杭州西湖。

逐句剖析

"一片西湖":一片西湖,

"四时烟景":四季都有着如烟般的迷人景色,

"谁暇游遍":谁有空闲能将它游遍。

"红袖津楼":穿着红衣的女子在渡口的楼阁中,

"青旗柳市":酒家的青旗在柳树环绕的集市上飘扬,

"几处帘争卷":几处酒肆的帘子争相卷起。

"六桥相望":六座桥相互对望,

"兰桡不断":游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十里水晶宫殿":仿佛有十里之长的水晶宫殿般璀璨。

"夕阳下、":夕阳西下,

"笙歌人散":笙歌停止,人们纷纷散去,

"唱彻采菱新怨":只传来采菱人那带着新愁怨的歌声。

"金明老眼":我已年老眼花,

"华胥春梦":曾经的繁华如同一场春梦,

"肠断故都池苑":如今想到故都的池苑,不禁肝肠寸断。

"和靖祠前":在和靖祠前,

"苏公堤上":在苏公堤上,

"谩把梅花捻":我徒劳地捻着梅花。

"青衫尽耐":青衫全都,

"蒙蒙雨湿":被蒙蒙细雨打湿,

"更著小蛮针线":仿佛还有爱人细细缝制的痕迹。

"觉平生、":我忽然觉得这一生,

"扁舟归兴":想要归隐江湖的兴致,

"此中不浅":在这西湖之畔愈发浓烈了。

"至元辛卯春二月三日":至元辛卯年春天的二月初三,

"同李景安提举游杭州西湖":我和李景安提举一同游览杭州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遇乐》是元代文学家白朴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西湖四季的美丽景色以及词人对故都的深切怀念之情。上阕着重描写西湖的迷人风光,展现了西湖不同时段的景致和热闹场景;下阕则由眼前景联想到故都旧事,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开篇点明地点是西湖,“一片”描绘出西湖的完整与开阔。“四时烟景”强调了西湖四季都有如烟般的朦胧美景,然而“谁暇游遍”则流露出一种遗憾,暗示西湖美景众多,难以有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全部游览,为后文具体描写西湖景色做铺垫。“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此句描绘了西湖岸边的人文景象。“红袖”指代女子,她们在津楼上活动,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艳丽;“青旗”是酒家的标志,在柳树环绕的集市中显得格外醒目;“几处帘争卷”则生动地表现出酒肆茶楼中人们热闹的生活场景,展现出西湖周边繁华的一面。“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六桥”是西湖著名的景点,相互对望,勾勒出西湖独特的地理风貌。“兰桡”指用兰木做的桨,代指游船,“不断”说明游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体现出西湖游人的众多。“十里水晶宫殿”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西湖比作一座由水晶建造的宫殿,形象地描绘出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晶莹剔透的美景。“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原本热闹的场景逐渐安静下来。“笙歌人散”描绘出人们游玩尽兴后纷纷离去的情景。“唱彻采菱新怨”则以采菱人的歌声收尾,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为西湖的美景增添了一抹忧伤的色彩。下阕“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金明”可能指代北宋的皇家园林金明池,“老眼”暗示词人年事已高。“华胥春梦”用典,比喻繁华如梦,转瞬即逝。“肠断故都池苑”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故都旧日繁华的怀念和痛心之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和靖祠”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逋而建,林逋以爱梅著称;“苏公堤”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筑。词人在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手捻梅花,陷入沉思,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凭吊,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青衫”在古代常为文人墨客所穿,这里指代词人自己。“蒙蒙雨湿”描绘出细雨朦胧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氛围。“更着小蛮针线”运用典故,“小蛮”是白居易的歌伎,这里可能指代词人的妻子或爱人,暗示词人在困境中仍有关心他的人,体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最后,词人感慨自己一生漂泊,此时在西湖的所见所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意。他认为在这西湖之畔,有着他内心深处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其一》

下一篇:元·叶颙《与故人序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