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liú
guān
dōng
xiào
huái
怀
wáng
qióng
zhèng
xiù
jiāo
ráo
hān
zuì
yuán
qiáo
cuì
péng
shān
qiáng
qiàn
rán
zài
ruò
qiáng
tūn
jìn
kōng
jīn
shèng
shén
jiā
hǎi
shù
cháng
juǎn
yáng
zhōng

译文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逐句剖析

"碧溪留我武关东":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

# 武关:战国时秦国设置的关隘,故址在令陕西商洛县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

# 怀王:楚怀王熊槐(?一前295)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据《史记·楚世家》和《屈原列传》,秦昭王致书楚怀王,约会于武关。怀王入武关,秦伏兵断绝其归路以求割地,怀王怒而不从逃往赵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怀王只得又回秦国,结果死于秦国。

"郑袖娇娆酣似醉":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

# 酣:畅快喝酒。,娇娆:娇艳美好,妩媚多姿。,郑袖:楚怀王宠妃。据《史记·屈原列传》等,楚与齐结盟共同抗击秦国,秦惠文王派张仪使楚,表示如楚与齐绝交,秦愿割地六百里给楚。楚听信谎言与齐断交,事后,秦不肯割地,怀王起兵,大败而归。第二年,秦欲与楚讲和,怀王表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到楚先行收买郑袖,郑袖劝怀王不杀张仪,怀王听信郑袖之言,把张仪放走了。

"屈原憔悴去如蓬":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

# 蓬:蓬草。蓬草随风飘转,常用来比喻人的身世飘零或行踪不定。,憔悴:面容黄瘦。,屈原:楚国大夫,早年曾得楚怀王信任,主张联齐抗秦,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间,始终心忧国李。

"山樯谷堑依然在":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

# 谷堑:深长的峡谷。,山樯:如桅杆般耸立的山峦。

"弱吐强吞尽已空":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

# 弱吐强吞:形容战国时强国侵吞弱国的形势。

"今日圣神家四海":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

# 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统一。,圣神:对皇帝的敬称。

"戍旗长卷夕阳中":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 戍旗:守卫边防的战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武关》是唐代文人杜牧所著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怀古之作,杜牧途经楚怀王入秦未归之地,触景生情,遂成此篇。诗中既流露出豪情壮志的热烈,又透露出无力回天的哀愁,同时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情感丰富,动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由宣州赴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武关》是一首七言律诗,属怀古之作。首联点明行踪,借武关引发怀古之情,暗指楚怀王昏聩亡身;颔联通过郑袖与屈原的对比,褒贬分明,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颈联写眼前景象,往事虽逝,但山川依旧,历史沉思中隐含对现实的忧虑;尾联转向对唐王朝的祝愿,却暗含对其能否稳固江山的质疑。全诗立意深远,情感丰富,既有豪情壮志,又有无奈与忧思,兼具对先贤的敬仰与对自身的感伤,极具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诗人通过怀古,借楚怀王昏庸亡国的历史教训,暗指对当时唐王朝统治的隐忧,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对比:颔联中,诗人将郑袖与屈原进行对比,一贬一褒,既批判了郑袖的误国,又赞颂了屈原的忠贞爱国,突出了历史人物的不同形象。寓情于景:颈联通过描写眼前的山川景象,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以“空”字表达往事如烟,却又以“山樯谷堑”暗示历史的深远影响,情景交融,含蓄深沉。拟人: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碧溪相留”暗示诗人在武关的徘徊,自然引发对历史的联想。“一笑怀王迹自穷”既嘲讽楚怀王的悲剧结局,也包含对他的感叹与反思。颔联剖析“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怀王因听信上官大夫等人的谗言,疏远屈原,秦国趁机收买靳尚、郑袖等人,诱使怀王绝齐亲秦,最终怀王被秦所执,客死异乡,楚国衰败。诗人通过对比郑袖的“娇娆酣醉”与屈原的“憔悴如蓬”,揭示怀王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庸,既鞭挞郑袖的惑主,也痛惜屈原的遭遇。颈联转折,从历史沉思转向眼前感慨。山川依旧,而七国争雄的局面已成空。怀王因人事昏庸导致悲剧,这一联进一步延伸了上联的寓意。尾联点明全诗主旨。杜牧怀有济世之志,面对晚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忧心忡忡。他希望唐王朝吸取怀王教训,任人唯贤,振兴国运,同时警示藩镇不要破坏统一,否则终将成空。

4. 作品点评

杜牧的《题武关》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通过描写武关的历史遗迹,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融历史、写景、抒情于一体。杜牧以怀王典故为鉴,借古讽今,既反思历史,又隐喻现实,展现了晚唐诗人的忧国情怀和艺术才华。这首诗是杜牧咏史诗的代表作,也是唐代怀古诗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之前四句,语气郁愤而见骨力,但后四句抒发今非昔比之意,腔调过高,不及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慷慨中有沉郁之气。

现代苏州大学教授罗时进《杜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辛弘智《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

下一篇:唐·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猜你喜欢